父親的教育基金會及曆年獲獎者
文章來源: momo_sharon2020-09-02 17:49:19

往日鏈接:慈父心、教育魂---紀念我的父親

一直猶豫是否寫這篇博文,擔心有人說是“炫”。和一位文學城博友商量,他非常支持我寫,說我父親是做基礎教育工作的,為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桃李滿天下。他的成就和事跡,對學校、後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還有我們兄妹的善舉,都應該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其實很怕回憶父親,每次想起,都是排山倒海、萬箭穿心般的痛。

每年父親節,我都盡量避開。看到博友們寫自己的父親,也總是觸文傷情,不忍多讀。

到9月底,父親離開我們就整整36年了。父親去世時,還不到46歲,正是一個男人最風華正茂的時候。英年早逝,是我們家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今年是父親曾擔任校長的中學校、也是我們兄妹四人的母校成立80周年,學校將於10月舉辦大型校慶。7月份開始,校公眾號開始陸續推出各種校慶文章,我姐姐寫的“夢裏依稀慈父淚”被作為開篇第一個發刊。(這篇文章讀了無數次,每讀一次,都是流不盡的淚水)

父親不是名牌大學大學生,也不是在大城市著名中學任職。我們老家,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就是這樣一個中學,卻有著極為良好的學風,老師盡心盡力,學生們刻苦努力,為國家輸送了大量人才。對此,父親可以說功不可沒。

以下粗體文字摘自公眾號文章

父親1958年初選拔到江西教育學院進修數學專業,於1959年9月調入中學任教高中數學。時值“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雖衣食匱乏,仍工作幹勁十足。常常挑燈工作到深夜,用茶缸煮南瓜、蘿卜聊以充饑。由於工作出色,深得學校器重,也深受學生尊敬與愛戴。從中學第一屆高中起連續幾年擔任高三畢業班數學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及年級組長,兼任學校團委工作, 1963年至1968年任學校團委書記。

1977年冬,恢複高校招生考試製度,學校教育教學百廢待興。1978年9月父親受命出任學校副校長,協助校長擔當恢複正常教學秩序重任。沒有教材,組織教師自編自印;師資緊缺,想盡辦法把原安遠中學教師悉數調回;整頓教育教學秩序,使學校迅速走出文革陰霾。1979年高考時,即見成效。

這是學校文革後第一次高考,就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記得那次高考,是因為我大哥考上了重點大學。當時,他還不到15歲。

考上重點大學的理科班同學一起照了一張照片,標題是“為中華崛起齊奮竹”。我甚至記得那幾位大哥哥們的名字以及上的哪所大學,清華、武大、山大(山東大學)、蘭大、廈大、中大(中山大學)等等。

80年初,父親出任校長,勵精圖治,嘔心瀝血。不但著手全麵恢複傳統教育教學秩序,大膽提拔人才,啟用新人;而且解放思想,與班子成員團結協作,率領全體教職工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取得不少成績。1980年學校被列為贛州地區重點中學和江西省重點中學;1980年學校被評為贛州地區重點中學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同年被列為江西省田徑項目重點學校。

學校躋身省重點中學是學校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使得學校躍上一個新台階,奠定了學校發展的穩固基礎。父親是當時江西省最年輕的重點中學校長之一,也是當時學校領導班子最年輕的成員。父親本人也多次獲得省地級“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榮譽。

學校的學風之佳,教學成績之出色,聲名遠揚。那時,我們學校教職工有外地親戚的,很多都把孩子送來寄讀。我的左鄰右舍每家都至少有一個寄讀生,不少是來自外省城市。他們放棄城市的優越條件,來到一個貧困縣求學,為的就是浸染在這良好的學習風氣。在我們中學求學過的外地生,回去幾乎全部考上不錯的學校。如果按照他們以往在當地的成績,估計上中專都有問題。

父親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家有本老影集,前麵二十幾張都是父親年輕時所帶班級的畢業生合影,每次翻看這些照片,父親滿麵笑容,如數家珍般,一個一個名字娓娓道來。

父親教過的學生,很多後來也成了姐姐和我的老師。

1984年3月,父親調縣教育局任局長。6月帶病赴河南蘭考考察教育工作,積勞成疾,1984年9月病故。

父親擔任校長的時間並不長,但影響力頗大。切實奠定了學校的教育方向和方針,更重要的,他以實際行動證實了他的教育成果。不僅是每年為各類高等院校輸送眾多學子,也把我們四兄妹培養成清一色的本科以上大學生(我和姐姐都沒有辜負父親的遺願,均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這對上大學極難的江西、又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小縣城來說,我們家,可謂是個奇跡。

82年,大哥在李政道主持的、強手如林的中美聯合招收物理研究生、也就是眾所周知的CUSPEA考試中過關斬將,成為我們縣第一個公派赴美留學生!當時他隻有17歲!(83年赴美)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門逐漸打開,父親從報紙廣播中敏銳地意識到,中國將進入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知識將發揮巨大的的作用,英語將在國際交往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而且中國開始對外派出留學生了。為此父親寫信,要求大哥努力學習英語,做好一旦有機會走出國門的準備。為了學英語,大哥連續兩年寒暑假都沒回家,專心在校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哥一舉考中!)

家裏人為了讓大哥在美國安心學習,父親生病、去世的消息沒有通知大哥。1985年6月,滿心歡喜的大哥第一次回國探親,迎接他的卻是一個晴空霹靂:最親愛的父親已經去世近一年!在老家的山上,大哥跪撲在父親長眠的墓前,嚎啕痛哭,久久沒有起身...

父親雖然故去,但依舊影響力巨大。縣城早就鳥槍換大炮,麵積擴大了幾十倍,人口也增加了幾十倍,已經是一座初具規模的小城市了。母校也搬遷到新校區,改為隻有高中部,每個年級幾十個班級,學校建築宏偉氣派,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但提及我們一家,幾乎無人不知。

每次春節我們兄妹回老家、回贛州,請我們吃飯的老鄉、朋友、同學、父親的學生等絡繹不絕,每天從早到晚馬不停蹄,我們經常是兵分四路各赴一宴。我們都不是富豪、也不是社會名流,請我們吃飯,也不是為了巴結我們,而是覺得與縣裏最會讀書的一家人吃飯,是種自豪。

為了紀念父親,2010年10月,母校70周年校慶之際,我們兄妹四人共同出資,以父親名義設立了教育基金會,用以獎勵品學兼優的學子,這也是子女對父親養育之恩的一點小小報答。

前幾天,學校把2011-2019年獎學金獲得者名單發給了我們。



一份出色的成績單


隻可惜,頒獎台上沒有父親的身影。

操場上彩旗獵獵,鼓樂陣陣,我禁不住淚如雨下,悲喜交加:雖然父親不能親臨一睹盛況,但一中在,父親為之奮鬥、為之嘔心瀝血的事業就永在。

不希冀夢回大唐,不期望穿越到康乾盛世,隻希望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那時,大哥未出國,二哥沒上大學,橘色的燈光下氤氳著媽媽捧出飯菜的騰騰香味,全家六口人在餐桌上唧唧呱呱地交談著。

而我的手心上,依然留有父親牽著兒時的我走過一中榕樹底下時的餘溫。--姐姐所寫

淚水,再一次模糊了視線...

這是公眾號文章下的部分留言:




七律·父親的教育基金會
文/墨脈

未覺悄然過十春,又聞喜鵲叫歡頻。
龍門翻越憑心骨,世路相扶送露津。
滴滴但滋枝葉茂,融融猶道物情真。
隻歎頒獎高台上,不見積勤栽樹人。


今天是中元節,謹以此文,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人生最痛的莫過於骨肉分離。紅樓夢中探春遠嫁時唱起的這首《分骨肉》,又何嚐不是我的心情寫照呢?演唱的時候不敢用情太深,太投入,就會哽咽,唱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