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缺乏“匠人精神”
文章來源: momo_sharon2020-06-13 06:05:52

我們經常聽說,日本人有一種匠人文化。這裏所謂的匠人,指的是某一種技巧行業的從業者。

日劇和動畫片裏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台詞,“我要做全日本最好吃的拉麵”,“我要治好全日本的跌打傷”,“和果子的製作需要傾盡全力、全神貫注哦”,還有成為名醫,鍛造刀劍,不勝枚舉。從廣泛受人尊敬的醫師到普通的拉麵師傅,各行各業都透出一種對技術的癡迷和從業者的驕傲。 

也確實如此,日本產品成了質量的代名詞,風靡全球。雖然由於勞動力成本因素,部分產品缺少競爭力而逐漸退出,但依舊不斷有新產品開發出來,一直引導世界新潮流。

據統計,日本百年以上老店有三萬家以上,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國隻有區區五家!

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匠人精神”是如何體現的?

1999年,作為現場翻譯,我陪同國內一家著名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行人來到位於東京都府中市的東芝工場進行研修,研修項目是“高壓電氣遙控總開關”。因為產品要求精確度很高,除了一小部分小零件外包之外,主機和大部分主要配件都在東芝本場製造。

某一天參觀螺絲車間,這個開關的螺絲有小拇指粗,要求誤差好像隻有零點零幾毫米(具體記不清了)。隻見工人們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地用銼刀進行精度調整,我方一位工程師問一老工人從事這行多少年了,這位工人很驕傲地說:“一進場就幹這個,一直幹了近四十年,由一個學工做到了師傅;就這麽一枚不起眼的螺絲,我卻做到了世界最好!”這句話對我們震動很大:一輩子就做螺絲,心無旁騖,就是為了做到世界第一。

福島大地震一年後,2012年8月,我和一位大學同班同學前往岩手縣盛岡的南部鐵器村參觀、購買鐵壺。南部鐵器享譽世界,每一把都是純手工打製,精巧耐用。鐵器村現場就是作坊,房內堆滿了鑄鐵坯,經匠人們打磨,便形成了各種圖樣的器皿。

正值八月酷暑,外麵溫度30多度,作坊內估計溫度更高達近四十度,但為了保證精度,不能開空調。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匠人們揮汗如雨卻是專心致誌。我同學走進窗前輕聲問一位年輕人:能拍照嗎?問了幾遍,年輕人竟然都沒聽見,隻專注於手上的細活。無奈,我們隻好偷偷地拍了下來。


我同學買了好幾隻鐵壺,有幫人帶的,有她自用的,還有用來送人的。她說南部鐵壺在茶友們非常受歡迎,都以擁有一把而自豪。

我也買了一隻,太精巧可愛,都不舍得用,一直被我小心地放在櫥櫃裏。

日本的電視節目也經常介紹各地匠人和他們的作品,或請本人到電視台錄製節目,我非常喜歡看,從中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以下部分內容為ZT)
有一檔節目邀請到了一位名叫Nobuo Okano的手工匠人, 他花了30多年的時間在舊書修複工作上。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有人曾拿來一本老舊的英日詞典, 希望Nobuo Okano幫忙修複。請求者稱這是他年輕時候使用的, 而現在他打算將這本詞典交給女兒繼續使用。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Nobuo接受了這項委托,他的工作台。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首先, Nobuo將舊書脊上的膠水全部刮掉: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然後,其中有一些說英語國家的地圖,這些頁麵受損嚴重, Nobuo隻得將他們重新黏在了新的紙上。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這個顏色看起來並不那麽匹配, 但Nobuo表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降解來解決。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這份書籍修複工作中最枯燥的部分可能就是將每一頁的書角重新弄整齊……這需要用鑷子一頁頁完成。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並且,之後還要使用熨鬥進一步燙平才行。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看Nobuo的專用小熨鬥……。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看起來似乎大功告成? 詞典的擁有者這時表示書籍的側頁上還寫著高中時候喜歡女生姓名的首字母。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但現在,很明顯不能將這個傳給女兒啊老婆大人會打死我的……

於是,這台重型切紙機被隆重請出,以切掉側邊。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現在終於大功告成。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再加上一個新的封麵,這完全就像是一本嶄新的書籍一樣。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再來看一眼這本書之前的樣子。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正如“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條所言:大凡足夠高深之技術, 都與魔法無異。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金屬網編匠人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竹藝匠人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藍染匠人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合傘匠人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和菓子匠人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日本匠人為啥被全世界稱酷?揭秘匠人精神

 “匠人”在日文中寫成“職人”(職人)。

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曆史沉澱。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間國寶”認定製度。政府在全國不定期的選拔認定“人間國寶”,將那些大師級的藝人、工匠,經嚴格遴選確認後由國家保護起來,並予以雄厚資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藝的流失。

“職人”中,有豆腐師父、三味線師父、藍染師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師父等等傳統藝匠,舊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與技藝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過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


匠人文化的本質,隻是二個詞:一是敬業、一是認真。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當匠人文化被全社會所承認,敬業和認真這二個詞,被整個日本社會接受和發揚。它們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會的“常識”。

作為匠人最典型的氣質,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一種近似於自負的自尊心--這份自負與自尊,令日本將人對於自己的手藝要求苛刻,並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工藝之美是健康之美,不能有逆反之情,炫耀之心和自我之念。好的器物,當具謙遜之美,誠實之德,和堅固之質……美術是越接近理想就越美,工藝是越接近現實就越美。日複一日的相處,產生不能分割的情感。

對於如何使手藝達到熟練精巧,他們有著超乎尋常的藝術般追求。日本匠人對自己每一個產品、作品都力求盡善盡美,並以自己的優秀作品而自豪和驕傲;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任,任憑質量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麵上,會被看成是“匠人之恥”--恰恰是這種自負、這種羞恥文化,才使得日本產品縱橫天下。

日本人對待自己的事業,往往從一而終,並且代代相傳,百年、幾百年老店、手藝就是這麽傳承下來的。他們極少好高騖遠,盲目擴張,不會因為有資本了就去搞房地產、旅遊業,什麽好賺錢就往那鑽。

反觀中國,基本都是急功近利。一開始質量不錯,沒幾年就變得的粗製濫造。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5年!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現在要改為“富不過二代!”隻要多收了三五鬥,就想著如何成為大財主,處處投機鑽營,恨不得每個行業都能踏上一隻腳,結果就是作繭自縛,在自己不熟悉的行業裏栽跟頭,沒幾年就嗚呼哀哉。看中國曾經叱吒風雲的幾個大集團,哪個不是如此?

格力集團看到手機行情好,幾年前也進軍手機行業。很遺憾,它的手機可不是空調,質量極其惡劣。我有過一個,別人送的,整天死機,沒法用。才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我拋棄!但願它的“格力”、“羅西尼”兩大品牌可以持續下去,閃閃發光。

歸根到底,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缺乏“匠人精神!”


貼首歡快活潑的《幸福山歌》(原唱祖海),給沉悶的心情帶來些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