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說說我的跨國婚姻和家庭:有圖有真相 :)
文章來源: 愛在異國的深秋2014-05-29 19:22:29


首先讓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在國內大學讀的本科,在外貿公司工作五年後去香港攻讀碩士學位, 畢業後受感動來美讀神學院,拿到新聞傳播碩士學位後即在一家跨國非營利機構工作數年。我是個事業心重,個性很強的女性。在我事業蒸蒸日上,但卻不知不覺已三十多歲時, 在教會遇到了現在的老公。正式開始戀愛五個月後,他便通過翻譯,打越洋電話征得我父母的允許向我求婚。我們現在已經結婚近十年了, 育有一對兒女。

我想說的是:跨國婚姻就就像任何婚姻一樣, 每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掙紮。尤其是當兩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是很了解對方,又都堅持己見時,生活上出現矛盾的機會就會更多。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倆不是基督徒的話,可能在幾經困難的時候早就分道揚鑣了。但是這十年婚姻生活的起伏中, 我也認識到跨國婚姻的一個獨特的好處: 那便是可以學習發揚彼此文化中的優點,反省摒棄自己原先覺得理所當然的偏見, 也就是所謂的“揚棄”。

老公是典型的美國人,吃了上頓不操心下頓, 但是他從我的身上學會了中國人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也受他的影響,學會了不把錢看得太重,掐得太緊:該捐獻的一定要先捐獻;隻要是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的,該享受的也要享受。

我是中國大陸出來的典型七十後,努力讀書工作是我的人生信條。老二出生後,我不得不放棄原來全球跑的工作。老公的媽媽是家庭主婦,全職帶大了七個兒女。他覺得女人回歸家庭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他幫助我克服對作全職家庭主婦的恐懼感,同時也幫助我不把安全感單單建立在事業上。

我從小父母推學習推得很厲害,他從小父母放羊不管。我推薦他看“虎媽”寫的書,原以為他會強烈反對,卻沒曾想他看完後說:“雖然這個中國媽媽有點極端,我倒情願我的父母當初能在我身上花這麽多的心思。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費心,難怪美國有這麽多的失敗者。” 我每天監督女兒練鋼琴, 有段時間常常發火吼叫, 他便提醒我不要顧此失彼, 要照顧到家庭的融洽和孩子的感受。

在婚姻中,他從我身上學會了中國式的舍己的愛,我也從他那兒學會了不要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配偶。我毫無疑問他把我放在高過孩子的地位,他非常看重和我溝通交流的時間,也時常送我浪漫的禮物。其實,幸福穩定的婚姻是父母能給孩子們最好的愛。

當初我和他決定戀愛結婚,除了彼此吸引外,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共同的信仰和價值觀。雖然兩個人的個性都超強,兩個人都很獨立很自我,在遇到不同觀念和意見時,爭吵完我們又會回到聖經找答案, 或是禱告尋求上帝的帶領。慢慢地,我們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建立以基督為主的家庭。

說到混血兒,我不覺得他們與其他的孩子有什麽大不同。孩子就是孩子, 混血與否, 都是有的象爹, 有的象媽。我家的女兒長得象我, 兒子象他爸。智力嗎,我們家的也是教科書版本:女兒智商特高情商一般象爸爸,兒子智商一般情商較高象媽媽。我覺得他們的一個優勢便是跨文化溝通對他們而言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希望他們長大後會不帶偏見地去愛各種膚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