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鷹飛去》
文章來源: edrifter2008-10-04 11:55:10

 

           享譽世界的秘魯名歌《大鷹飛去》以其悠遠、神秘的旋律和古樸、獨特的安第斯山區民族樂器編曲令無數人對南美印第安文化心馳神往。近日,秘魯政府將作曲家達尼埃爾·阿洛米亞·羅布萊斯(DanieL alomia robles)於1913年創作的這首名曲宣布為該國的國家文化遺產。

  《大鷹飛去》原本是同名說唱劇的結尾部分,由3段組成,分別是一段亞拉維情歌(一種悲傷的印加古曲)、一段帕薩卡耶舞曲(一種歡快的街頭節日舞曲)和一段秘魯瓜伊紐舞曲(一種優雅的集體舞)。這一部分的原版歌詞是由胡裏奧·博杜安-帕斯譜寫的,大意是:“神鷹,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帶回我親愛的土地,我的家鄉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們生活在一起。在庫斯科廣場上等我,讓我們一起在馬丘皮丘和懷納皮丘上空翱翔。”

  秘魯國家文化研究院的學者認為,《大鷹飛去》中濃鬱安第斯民族特色的音樂和奔放不羈的歌詞使它具有了喚醒秘魯民族認同感、反抗殖民主義的政治意義。長久以來,秘魯民族主義者都認為,秘魯不是屬於白人和外國人的,而是屬於安第斯山東麓的印第安人的。《大鷹飛去》的詞曲作者當年正是在安第斯山礦區目睹了秘魯勞工反抗外國企業主壓榨的血淚鬥爭之後,寫下了這部說唱劇的。在90多年前,把這樣的主題搬上戲劇舞台,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因此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僅在利馬著名的馬奇劇院,這部說唱劇5年內,就演出了3000餘場。

  《大鷹飛去》真正在世界範圍內家喻戶曉要歸功於美國民謠歌手保羅·西蒙。1965年,他和搭檔阿特·加芬克爾在巴黎一家劇院演出時,遇上了秘魯的“印加人(Los Incas)”樂隊。西蒙被樂隊的安第斯音樂風格和阿洛米亞·羅布萊斯的作品深深吸引,於是,他在第二年邀請“印加人”樂隊錄製了《大鷹飛去》的器樂部分,並為它填上了英語歌詞,改名為《大鷹飛去(如果我能夠)》,收錄在他的著名專輯《憂愁河上的金橋》中。由西蒙和加芬克爾合唱的這首歌曲一躍成為世界流行音樂排行榜上的熱門金曲。此後,又有許多音樂人將其改編成搖滾、流行、爵士,甚至拉丁舞曲等多種風格演唱,《大鷹飛去》由此傳遍世界,成為歐美國家介紹安第斯音樂的標牌樂曲。1980年,它在德國多特蒙德歐洲音樂節上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然而,在南美安第斯國家,人們並不接受保羅·西蒙填詞的英語版本。許多當地樂隊翻唱的這首歌曲,用的全都是原版歌詞的古印加凱楚亞語版或者西班牙語版。他們認為,這才真正代表了《大鷹飛去》的精神。


(Info From Internet)




  Click to play
 
El Condor Pasa by Simmon & Garfunkel



El Condor Pasa / 大鷹飛去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寧可是隻麻雀,也不願做一隻蝸牛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可以,我會這樣這樣選擇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我寧可是支鐵錘,也不願是一根鐵釘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真的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我願航行到遠方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來了又去的天鵝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一個人如果被束縛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他會向世界發出最悲傷的聲音
 
It's saddest sound
最悲傷的聲音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我寧可是座森林,也不願是一條街道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我寧可感受大地就在你的腳下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真的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El Condor Pasa - F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