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軟實力在哪?
文章來源: 阿妞不牛2014-11-16 16:21:01
俺上篇博文《中美關係合作基調的現實與理念基礎》,得到不少認真關注中美關係的網友的關注和認真討論。給俺不及格評分的網友pokemon12,倒是看出一個要點:俺這篇東東實際上是基於“軟實力”這個概念的發揮或者忽悠。
pokemon12 留言時間:2014-11-15
 妞牛自己給自己“大國搏弈”補課,終於補到了“軟實力”這個課題。 兩點:
(1) 今天以前,連“軟實力”都不懂不知道的妞牛寫的大國搏弈之博文,那水平在那裏?
(2)今天以後,水平是剛剛補課補到“軟實力”的妞牛,蠻幹跨界評論“大國搏弈”,水平能高到哪裏去? 唉,為了妞牛好,為了老六四右派之萬維一姐好,我來給國際政治大國搏弈小學生出道題: “軟實力”正麵補課到了,那末“軟實力”質疑派都說些神馬事情呢?


pokemon12說的沒錯。俺當年做約瑟夫•奈的旁門弟子的時候,不但俺不懂神馬軟實力,奈自己也不懂。他當時的名氣還隻是基於對70年代石油戰引發國際資本漩渦大循環的專門研究。而在1990年他提出“軟實力”概念之後,中共倒還幾乎搶在俺前麵發現了奈教授這個不賴的寶貝,從江胡起就在全球推行中國的“軟實力”——“孔子學院”的創建就是證明。後來的“大外宣”也是明證——連俺都得到莫大的好處:在美國常年不花錢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如今還有免費的CCTV高清電視呢。這其實一點也不用驚訝:奈教授的弟子中除了俺這樣的不成器的蠢貨,還有不少嫡係的中南海的頂尖人才。比如李源潮,就曾經近距離在哈佛跟奈教授進行過不賴的切磋。
奈教授對俺的評價很賴。他對其他成器的中國傑出學子的評價如何呢? 下麵是大概經過李源潮同意,新華社發表的奈教授對他的黨國弟子的評價。對奈教授這個談話,俺隻補充一點:
奈教授雖然是美利堅帝國一份子,但他不是個帝國主義分子。他也不是民主黨或者共和黨專門培養教育的黨的專用“智囊”。他隻是個書生學者。他拋出來的玩意兒,從來不上《白宮內參》,誰都可以去用。在他那裏,“硬實力”“軟實力”都是中性的描述詞,不是價值判斷。他所謂的“軟實力”,包含著國家民族教派黨派集團的文化與價值觀。十字架與新月彎刀,卐字旗和鐮刀斧頭星條旗,就是武力與價值觀軟硬實力的綜合標誌。這些標誌符號所代表的軟實力,並非總是跟硬實力成比例配套的。比如說,共產主義旗幟所代表的軟實力,在其武力以及其他硬實力很弱小的時候倒非常強大,而到了蘇聯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時候,其符號圖騰所代表的軟實力則標誌著沒落得不堪一擊。在中國經濟與軍事都崛起的時候,中共目前大力培養建設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青馬)隊伍,但願他們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即使顯不出當年青年周恩來毛澤東的風采,至少能夠同這些軟實力代表較勁匹敵:掛著十字架的牧師,新月下的阿訇,或者ISIS新時代黑旗軍自殺敢死隊,亞裏士多德和孔丘這樣的老朽,還有不靠總統不靠黨而是靠美國憲法吃飯的約瑟夫-奈這樣的書生。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2013年4月29日文章】
題: 中國和俄羅斯不了解的軟實力(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
2013年05月03日 來源: 新華國際(參考消息)
《外交政策》1990年首次刊登我的文章《軟實力》時,誰能想到中國或俄羅斯有朝一日會使用這個字眼?中國共產黨2007年表示需要提升國家軟實力。普京最近呼籲俄羅斯外交官更廣泛地發揮軟實力。然而,他們顯然都不知道該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實力(勢力)就是影響他人以達到預期目標的能力,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實現:脅迫、收買或者吸引。如果你的手法當中能增加吸引別人的軟實力,你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段。中國是個日益崛起的大國,其不斷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嚇壞了鄰國,使之結成了發揮抗衡作用的同盟。對於這樣一個國家來說,聰明的策略包括發揮軟實力,使中國看起來不那麽令人懼怕,使發揮抗衡作用的同盟不那麽有效。
對於俄羅斯(或者之前的英國)這種日益衰落的大國來說,殘留的軟實力有助於減緩衰落。
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憑借三種資源:文化,政治價值觀,以及外交政策。不過,把這些資源合而為一並不總是很容易。例如,在馬尼拉建立一所孔子學院可能有助於形成軟實力,但鑒於中國剛剛因為黃岩島的主權歸屬問題威嚇過菲律賓,在這種情況下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美國相當一部分軟實力產生自民間社會(大學、基金會、好萊塢、流行文化),而不是政府。即便在政府行動(比如出兵伊拉克)破壞了軟實力的情況下,由於至關重要而不受審查的民間社會的緣故,美國有時還能夠保留一定程度的軟實力。同時,按照巧實力戰略,硬實力和軟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在新書《中國走向全球》中,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沈大偉講述了中國是如何一擲千金展開魅力攻勢、以提升自身軟實力的。西方援助受到製度或人權問題的約束,中國對非洲和拉美的援助項目卻不受此類束縛。中國注重高調的姿態。盡管費盡氣力,但中國的投入隻獲得了有限的回報。
中國和俄羅斯錯誤地以為政府是軟實力的主要工具。在當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關注,而關注取決於可信度。政府宣傳很少是可信的。盡管中國煞費周章地要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分庭抗禮,但大多是沒有多少國際受眾喜歡,靠不住的宣傳。正如《經濟學家》周刊在談到中國時指出的那樣:“奈認為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個人、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但黨並不接受他的觀點。因此,政府喜歡推廣古代文化偶像,認為這些偶像可能具有全球魅力。”可是,軟實力不是這樣發揮作用的。
軟實力的發展未必是一場零和遊戲。如果能發現彼此的魅力,所有國家都可以獲益。但是,如果中國和俄羅斯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在政策方麵言行一致,從自身找訣竅潛力,挖掘出民間社會的全部才華。

阿妞不牛按:
奈這招狠毒。中國如果“挖掘出民間社會的全部才華”,中共就進了坑了。因為無論“青馬神馬”,都不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文明與當代才俊智慧的體現與標誌,更不是現代世界的先進文明理念代表。俺敢打賭,這樣的“青馬”隊伍,大多是吃黨的軟飯的軟蛋。他們大多數的能耐,就像現在他們的傑出教官“搶筆省長”一樣,隻會氣勢洶洶地喝問記者:你是哪個單位的?
我是《紐約時報》的——怎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