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感] 反右與饑荒的數學關係
文章來源: 武陵山人2014-02-22 08:44:11

大躍進時的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在回憶錄中說:

由於高估產、高征購,從1959年秋冬開始,各地農村就出現了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浮腫病、大量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現象。1960年春夏, 情況更加嚴重。這年2月,省委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全省城市浮腫病患者共有12.6萬人。另據鎮江、揚州、徐州、淮陰四專區和南京市不完全統計,農村外流人 口達14.8萬餘人。到6月份,省衛生廳統計,全省共有89.2萬餘人次患上了浮腫病和消瘦病。我和省委其他負責同誌曾分頭下去調查,發現一些地區人口大 量非正常死亡。以情況最嚴重的寶應縣為例。從 1959年冬到1960年4月,該縣先後死亡35391人,占農村人口總數的6.2%。在這些死亡人口中,除一部分屬於正常死亡,絕大多數是因為缺糧而餓 死的。解放後多年沒有出現的棄嬰現象也出現了,而且為數不少。寶應城內拾到的棄嬰就有 927名,其中死嬰153名。

寶應的自然條件在全省屬於中等,1959年基本上未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為什麽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問題呢? 1960年春,省委和國家糧食部門分別派工作組去該縣作了調查。根據調查材料,我在5月初揚州地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曾作了題為《興(化)高(郵)寶(應)問題的病症何在》的講話,指出:寶應出現如此嚴重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虛報產量,征購過頭。當發生人口大批死亡、生病、外流的時候,領導上仍然熟視無睹,還在幹部中大反“刮低產風”,在群眾中大反“瞞產私分”,把群眾的口糧、種子都征購一空。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太湖之濱的宜興和寧鎮山區的高淳等縣。這些縣的縣委固然有責任,省委、特別是我要負責任。歸根到底,是由於“大躍進”中那套“左”的錯誤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這是多麽慘痛而又深刻的教訓啊

江渭清說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左禍”。我們看看各大行政區中各省1957年抓右派的比例與饑荒的程度是否有相關性。從反右到大躍進,領導人的變動,特殊事件的發生(如湖南第一書記周小舟廬山會議被打成反黨集團,繼任者施行更左的政策),也是影響饑荒的因素。在同一行政大區各省之間比較,是因為行政大區之內各省相差比較小。

表1: 反右與饑荒的相關性(行政大區分組比較)

  災前人口 非正常死亡 比例      
省名 (萬人) 人口(萬人) 右派總數 右派比例
(萬人人口
右派數)
行政大區
遼寧 1931 33 1.71 21103 10.9 東北
黑龍江 1564 19 1.21 12594 8.1 東北
吉林 1281 12 0.94 9271 7.2 東北
             
湖南 3652 249 6.81 25909 7.1 中南
河南 4806 294 6.12 53975 11.2 中南
廣西 2010 93 4.63 10935 5.4 中南
湖北 3075 68 2.2 32196 10.5 中南
廣東 3839 66 1.71 30842 8.0 中南
江西 1714 18 1.06 11416 6.7 中南
             
安徽 3446 633 18.37 25364 7.4 華東
山東 5344 181 3.38 31387 5.9 華東
江蘇 4296 153 2.88 13349 3.1 華東
福建 1548 31 2.02 7223 4.7 華東
浙江 2570 14 0.55 10705 4.2 華東
             
河北 5545 61 1.1 23516 4.2 華北
山西 1621 6 0.37 9321 5.7 華北
             
甘肅 1586 102 6.45 9891 6.2 西北
陝西 1832 19 1.02 6025 3.3 西北
             
四川 7192 940 13.07 40623 5.6 西南
貴州 1706 175 10.23 6798 4.0 西南
雲南 1918 80 4.19 9641 5.0 西南
             
合計 63475 3246 5.11      

[安徽] 廬山會議後還有一輪黨內反右傾。比如饑荒最嚴重的安徽省,在省委書記張凱帆被打成小彭德懷後,據 不完全統計,遭受株連被批鬥、處分的無為籍各級幹部就有28741人。於是,張愷帆試圖 糾正的“共產風”在無為縣又刮了起來,導致形勢迅速惡化。張愷帆被批判之後,地方幹部的專權和高壓越來越嚴重。由於被判的人太多,以致於無為縣監獄爆滿, 連倉庫裏都關滿了人。後來政府不得不將那些無處關押的人押往臨近的白湖農場(廬江縣境內)和普濟圩農場關押。在押送路上,老百姓說勞改犯多得象行軍隊伍一 樣。

[湖南] 由於周小舟是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又由於彭德懷、黃克誠原籍湖南,廬山會議前到湖南作過調查研究,毛澤東在會上多次批判他們是“湖南幫”、“湖南集團”。所以,中共湖南省委貫徹會議精神:、開展反右傾鬥爭尤為積極,成為全國的重災區之一。

湖南是全國反右傾鬥爭最為浩大、造成後果最為嚴重的一個省份。在運動中錯整了一大批敢於實事求是、很有見地的好同誌,結果在政治上使黨內的民主生活 遭到嚴 重破壞,其傷害的人數之多,消極影響麵之廣,均超過此前的各種政治鬥爭;在經濟上使得湖南當時剛剛開始糾“左”的工作遭到批判與否定,導致“左”傾錯誤更 加變本加厲地泛濫起來,本來已經有所收斂的高指標風、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浮誇風和共產風又重新泛濫起來。

“繼續躍進”本是在全省國民經濟已經步履艱難的情況下啟動的,經過一年的強製推進,終於使國民經濟處於無法再繼續運行下去的地步。到了1960年秋 冬,不 僅生產建設難以為繼,而且人民群眾的生活也極度困難,全省出現普遍性的糧荒、油荒、肉荒。城鎮居民口糧標準一降再降,每人每月隻有18斤口糧。在農村,農 民年人均口糧隻有350斤稲穀,比1957年減少近4個月的口糧,約有三分之一的地區缺少糧食,並且缺糧的時間較長。由於生活難以為繼,人們常以野菜、樹 皮、草根、糠殼充饑。全省水腫病、婦科病、小兒營養不良的病人急劇增加,外流渡荒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急劇增多。1960年全省人口3569.37萬,比 1959年實際人口3691.95萬減少122.58萬,1961年又減少61.39萬。(湖南發改委發展檔案)

結論: 各省按人口比例抓右派的多少,與同一行政大區內各省的饑荒程度,有高度的相關性。

[1] 各省非正常死亡數據摘自《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1期:

曹樹基:1959-1961年中國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


[2] 各省右派總數摘自《中央組織部、統戰部關於右派分子摘帽子工作的報告(1959年12月30日)》附表

詳見:《中央批轉中央組織部、統戰部關於右派分子摘帽子工作的報告(19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