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口壓力是其發動侵略戰爭的主要原因
文章來源: shanyan2021-06-28 01:18:05

日本的人口從有統計的1872年的三千四百萬開始,每年快速遞增。到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1931年,日本人口已經來到了六千四百多萬。大約60年間,人口總數近乎翻倍。人口的快速增長,讓日本成了當時世界上最不平等國家之一。。在1938年時,日本頂層1% 的人口,擁有的財富是日本總財富的20%。1930年代日本的基尼指數大約在0.45 -0.65之間。

巨大的人口數量、狹小的國土麵積、貧瘠的自然資源、惡劣的生活環境促使日本走向了侵略之路。日本在1904到1905 的日俄戰爭後,工業化進程加快。但當時的科學技術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還是無法支撐龐大的人口。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日本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財富精英們一路凱歌。地主、股票擁有者、大公司高管等,賺取高額薪酬和股票分紅。他們還想盡各種辦法,少交稅或者不交稅。而大多數的下層人民僅能獲得溫飽而已。生存或滅亡一線間。而當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並且直接影響到日本。沒有飯吃的人們,一旦為了一口吃的到處流浪,其後果用屁股想也能預見得到。這樣的內亂是統治階級絕對不願看到的。發動戰爭、向外擴張,是唯一能夠疏解日本龐大人口壓力的辦法了。戰爭是要死人的,而且戰死的主要是處於生育年齡的男性青年。截至1945年,大約有超過800萬的日本男性,即日本1/4的男性,有服役記錄。

戰爭消減了人口,同時還能獲得資源。日本在烽火連天的戰爭中,鬼子兵去見天照大神的絡繹不絕。但人口還是照樣增長,直到1944 到1945年才第一次出現人口下降。由此可見日本人口壓力之大。

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日本進行了超乎尋常的動員。到戰爭結束時,共有250萬日本軍人戰死。戰爭後期,美國的原子彈又讓70萬居民喪生。但也由此了結了日本人痛苦的消減人口的過程。

理論上可以“無限”增長的人口數量和人類科技可以利用的“有限”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達成兩者的動態平衡,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要求。但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科技水平到底能支撐多少人口,是很難計算的。即使今天,人類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隻能無奈地交由曆史的偶然性來實現兩者的動態平衡。甚至麵臨著,失去實現動態平衡的機會,而走向崩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