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人道主義相同處
文章來源: 今留2014-07-04 07:27:41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教人以仁為本去作人,仁的意義包括愛人與忠恕等幾個意思:愛人就是今日的博愛心或慈悲心,恕可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可以解釋為以愛人與恕作基礎的推己及人。在戰國時的中庸書中更將儒家哲學用“誠”來代表,而且誠可以上接天理、下通人道,故曰:“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戰國以後,孔子的弟子僅強調儒學中的孝與禮,由此中國就由家庭的溫暖而建立和諧社會的文化,在此社會中,充滿著親情,以自己的祖先為榮,故祭祀祖先是每家每戶必須作的事。

在今日的西方,十七世紀的斯賓諾莎(Spinoza)為上帝開創一個新的定義,他說上帝即是大自然、亦即是宇宙。在十九世紀末期的哲學家尼采(Nietzsche),在他的書說:“上帝已死”,並且肯定人的生命價值。廿世紀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我相信斯賓諾莎的神。”他們都是人道主義的先驅者。人道主義是一個無神秘主義思想的生命哲學,以高尚人格為人生目標,而高尚人格則可包含博愛、誠信、正直、自尊、尊人、慷慨等性格,並且以不對他人作你所憎恨的事為座右銘的人生哲學。除此之外,人道主義更有十條戒律與三條法則以助達到高尚人格的目標。

茲將儒學與人道主義的主張比較於下:

(一)無神秘主義思想:

*儒-在論語中,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又曰:“敬鬼神而遠之。”又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故孔子是不可知論者。
*人道主義-包括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自由思想家、道理推論家、懷疑論者、獨立思考者、不信宗教者、自然主義者。
*討論:故兩者都無神秘主義思想。

(二)道德觀或人生目標

*儒:以禮作行為準則。故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聼、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又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在中庸書中有:“誠之者人之道。”
*人道主義-以培養高尚人格(dignity)為人生目標,但高尚人格可以包括誠信、自尊、尊人、博愛與正直等性格。是一個無形的力量鼓勵人心去助人。
*討論:儒學以仁為本,但仁的定義廣泛,應含有誠信,愛人,恕與推己及人的意思。而人道主義以Dignity為本,此字的定義也很廣,包含誠信力,博愛,“不要對人作你所憎恨的事”,與慷慨大方的意思。故儒學與人道主義思想非常相似。

(三)以正直為座右銘

*儒: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道主義:不要對人作你所憎恨的事。
*討論:兩者的意義幾乎相同。

(四)行善

*儒:在論語顏淵篇中有此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故博愛心就是仁心也是善心,而論語中很多章句都在解釋仁的意思,故儒學是一個注重行善的哲學。在雍也篇中,孔子也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人道主義:以培養高尚人格為人生目標,以“不對人作你所憎恨的事”座右銘。而且人道主義者認為生命的動力源於自己的信心,以此動力將高尚人格轉化為博愛心,並將勿施於人轉化為關懷他人,故人道主義者也是一個注重行善的哲學。且人道主義是以誠信與慷慨大方為他們的道德責任,行善乃他們應盡的任務。
*討論:雖然在西方文化中比東方文化著重行善,但東西方之善心可能相差不多。

(五)節儉:

*儒:在論語學而篇中,子貢讚美孔子的溫良恭儉讓,可見孔子的生活是很節儉的。在述而篇中,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楽亦在其中矣。”又在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不攺其楽。”故孔子強調節儉與簡化我們的生活,並且以此讚美他的學生顏回。
*人道主義:在對應此卄一世紀的特殊情況,人道主義者強調簡化我們的生活、並培養我們內心的真誠與人格的高尚,一起來拯救此地球而不再繼續暖化甚至毀滅。故節儉與簡化生活是首要的一步。
*討論:東方人一向主張節儉、尤其是滲入老子思想的文化,節儉可以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西方文化中,在自由經濟的體製中,用鼓勵消費以刺激經濟,故漸流入奢侈浪費,如非自然資源不足與地球暖化,大概很難節儉。

(六)太空科學與醫學的進步

*儒:在孔子的時代,尚無太空科學與現代醫學的發明,但大學書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言語,可見儒學是不反對任何新的發明。
*人道主義:並無任何神話故事與神秘主義的包裹,人道主義是以科學為依據的生命哲學。故人道主義擁護太空科學的探險與新的醫學的進步,如任何人造器官的移植於人體與幹細胞的研究。

(七)對安楽死,死刑的廢除,墮胎與同性婚姻的包容心

*儒:雖然在二千多年前並沒有這些問題的存在,但儒家是有大量的包容性,在論語子罕篇中、有如此的記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在論語中也有子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並說:“泛愛眾人而親仁”。可見孔子是不固執我見的、是開放與包容的。*人道主義:讚成同性婚姻,因為同性戀者有他們的人權。對安楽死、死刑的廢除與墮胎等問題,人道主義者認為應該有公開的與永久性的辯論,因為道德標準常隨時間與地域而攺変。


由以上七項的比較與分析,可見儒學與人道主義之看法十分相似,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道主義會主動將儒學的思想完全溶入在其中,是乃全人類之福,世界大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