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溫哥華如何麵對漸老的人生
文章來源: stapler1232021-06-10 11:40:59

 

與嬰兒、兒童、壯年階段一樣,人老了也是人生一個必經階段,而且這還是個很長的階段,它也是人生的一個正常成長階段。

一提老人,中國人就習慣說養老,而你聽說過“養小”、“養少”以及“養青”之說嗎? 為什麽非要到老了非要“養”?人進入老年隻不過進入了另一種生命模式,即沒大病在身,也沒身心受損,有什麽可“養”的?如果非要提“養”,可能很必要地“養養心”, 讓自我更加平和、安靜,凡事均可放下、釋懷。培養一種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從而表現出更加樂於付出的心態。

老人就年齡一般分為三個階段:60-70歲,70-80 歲、 80 歲以上(加拿大定義老人可能從55歲開始)。

60 - 70歲,年齡段一般視為“青年”階段,一般人這段時間身體健康,但基因的疾病或是極度生活習慣不良的人會死於這個年齡段。這是“英年早逝”年齡段。

70-80歲年齡段視為“中年”階段,一般人或多或少積累出來的疾病,例如三高引起的疾病,癌症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主要殺手。

80 以上是“老齡”階段,這時老人健康問題大都來自身體器官功能的減退或衰減而造成的問題,如中風、癡呆、心腦血管等問題。

看個這些發現人老了沒什麽大不了,與年輕時相比,老人隻是生活方式有所改變,身體變有些虛弱而已,但生活照舊。

學會生活是一個人一生的功課,並不是人到老了才想起如何去生活。

溫哥華的是連續10多年世界宜居城市的前三名,冬暖夏涼、青山綠水、北美第一的公共交通網路,良好的人與人的關係、安全的食物、人口密度適中,政治的氛圍淡、擁有良好的醫療和養老體係。。。

在這種環境下,老人們隻是要做的是: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一定程度的身體甚至是體能鍛煉,將運動一直貫穿到老人的“老齡”階段,特別鼓勵老人進行跑步、騎車等運動,運動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這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時尚。另外在這裏生活的老人要爭取定期做一些公益的事情,這樣即保持與社會的接觸、做好事予他人,還可以保持自我生活的"規律性”,不要小看這規律性,從眾多長壽老人來看,“規律性”可能是人長壽的主要因素。可能有些老人英文不好,這個最好不要成為一種壓力,看淡點,實在不行可以參與一些華人組織的活動。記住:做這些事情既是為他人,也是為自己。

在溫哥華,老人一定要最好保持好兩個能力,一是不斷學習的能力,保持自我主動思考的能力。二是駕駛能力,它不僅是基本生活的能力,最主要的它是人涉足、交往的基本能力,有了它,人的足跡就可以開展到100公裏以至於上千公裏。

老人要善用醫療資源,要有固定的家庭醫生,經常與家庭醫生進行互動,讓醫生更好地了解老人的身體的健康狀態,有的放矢地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

老人進入80 以後,可能自我就要注意一下,因為身體功能能力的下降會直接造成身體傷害,而這寫傷害不像年輕時那樣容易恢複。這時老人要學會相關的健康安全機製,這些信息在社區中心或政府的關係網站都可獲得。我們真正說到的“養老”大都是指這個時期或更年輕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這個時期,很多老人需要他人全麵或部分的支持, 加拿大稱為NURSING CARE。在加拿大的養老體係中, NURSING CARE 是屬於公營的,任何加拿大公民或移民隻要符合條件,不分貴賤均可享受NURISING CARE的服務。這裏所提的標準就是加拿大會有個評估體係,一般是由socialworker對老人的自理程度進行評估打分,同時還要看養老機構的空置程度,從而決定哪個老人可以入住相關機構。很多人抱怨養老機構要等待很長時間, 那沒辦法,世界上幾乎這類機構都是緊缺,有人說中國的養老機構很好,是的,那裏都是私營的,老人如果沒錢看看能進去嗎? 而加拿大的NURSING CARE體係中,隻要符合評估標準,即便你沒錢也一視同仁。什麽樣的老人比較適合進NURSING CARE 機構呢,基本上臥床的或是腦部健康有問題的(特別是老人癡呆症),因為這兩類老人在家護理難度很大。 有人說加拿大老人院的服務不好,記住,加拿大NURSING CARE 的服務標準是很高的,這點不用懷疑。但加拿大nursing care 提供的服務是廣普性質的,它基本上不提供特別服務,老人自己有錢可以自己單獨請SPECIAL CARE.

最後聊一下落葉歸根,信息化時代使人們間的距離縮短了很多。另外,現代的出國的人不像過去那種辛苦的打工仔,現在的人們更加富有更加開放,鄉愁這個詞已經淡化了。當然如果國內家裏還有更老的父母,那不用說,應該回去陪伴。如果國內基本上無牽掛,落葉歸根是什麽意思,更何況自己的家人孩子都在國外,並已經紮根在這裏。還是那句話,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過一個過客而已,年輕也罷,老也罷,首先做到的不要禍害這個星球和他人,其次是盡可能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星球或他人的事。除此之外,您還想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