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明為何突然衰落?
文章來源: 國公2016-01-27 22:22:21

瑪雅文明為何突然衰落?

2008年,墨西哥的考古學家在尤卡坦半島(Yucatan Peninsula)南部發現了一座具有瑪雅建築風格的城市。最初的數據顯示,這座古城至少已有2300年的曆史,打破了該地區瑪雅文化的曆史紀錄。

根據美國考古學家N•哈蒙德的觀點,瑪雅文明被劃分為前古典期(約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古典期(公元250-900年)、後古典期(公元900-1520年)3個階段。該遺址就處於瑪雅文化的初期,也就是前古典期。

被發現的古城中有一個大型球場、許多林立的石碑和具有獨特意義的陶器。這些陶器多為盛水器皿,其體積各不相同,把手也形態各異。

繁盛的藝術之美

之前,不止是在尤卡坦半島,中美洲瑪雅文化繁榮過的地區均發現有大量造型精美、繪技精妙的陶製器物。瑪雅人製作陶器主要用作飲食器物、樂器、祭祀器物及殉葬品。

初期的陶器為露天燒製,形體較為粗笨厚重,材料則以黑陶為主,飾紋簡樸。古典時期,瑪雅的製陶技術達到了鼎盛。

後古典期早期,在危地馬拉出現了鉛釉陶製造中心,人們以高溫在密封的窯裏燒製陶器,此時的陶器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釉麵。

後古典期晚期的陶器常常繪有該時期特有的色彩絢麗的“瑪雅藍”,陶器的設色更為豐富。科學家們很早就發現,瑪雅人特別鍾情於藍色,他們總用藍色來描繪壁畫,在祭祀時也將祭祀所用的人畜染成藍色。

美國芝加哥田野博物館館長加裏•費恩曼與偉頓學院人類學教授迪安•阿諾德合作,才揭開了古代瑪雅藍色塗料的成份之謎。

原來,瑪雅人把藍色與雨神聯想在一起,因此將向雨神供奉的祭品塗成藍色。科學家在尤卡坦半島一處遺址的井底發現了一個曾被用來燒熏香的碗,碗上留下了瑪雅藍的痕跡。

通過電子顯微鏡,科學家們知道了這種藍色中含有的兩種物質,一種是靛青植物葉中的提煉物,一種是被稱為坡縷石的粘土礦物。

此外,瑪雅人在壁畫和雕刻方麵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瑪雅文化中的繪畫多為壁畫,也見諸於陶器和古抄本。除瑪雅藍外,還廣泛使用了其它多種顏色,手法以寫真為主,使用由鳥羽和獸毛製作的繪畫工具。

雕刻方麵,按所使用的材料劃分為石刻、木刻、貝雕、玉雕、骨雕和泥塑等。除獨立石雕(石柱、石碑和石座等)外,其他石雕多為房屋和其它建築物上的飾刻,泥塑則多用於房屋建築和墓穴中。

瑪雅文化的故鄉

尤卡坦半島是公認的瑪雅文化的故鄉。它位於墨西哥東南部,麵積18萬平方公裏,大部分屬於墨西哥,東南角一部分分屬危地馬拉和伯利茲。

從18世紀起,人們已經在尤卡坦半島上發現了數十個瑪雅文化遺址。其中,僅保存尚好又重要的就有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杜倫(Tulum)、帕倫克(Palenque)、烏斯馬爾(Uxmal)、坎昆(Cancun)等20多個。

其中,位於尤卡坦半島內陸雨林的帕倫克於18世紀被發現,是歐洲人發現的第一座同時也是最美麗的一座古典期的瑪雅城邦,人們將它譽為“美洲的雅典”。它的發現掀起了一股延續幾個世紀的尋找瑪雅遺跡的浪潮。

帕倫克又被稱為“雕塑之城”,城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一座矗立在有9層台階的巨石金字塔頂端上的神廟——“碑銘神殿”。

神殿內部一廳的三麵牆壁上雕刻了617個象形文字,是最長的瑪雅銘文之一,碑銘神殿由此而得名。瑪雅文化的第一道謎題,就破解於此。

1952年,墨西哥考古學家魯茲•盧伊利埃在考察碑銘神殿時,發現了一座國王的陵墓和巨大的石棺。5米長、3米寬的巨石雕成的石棺裏,躺著王朝盛世的建立者——帕卡爾國王。

棺蓋上刻著精細完美的淺浮雕。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瑪雅沒有強大的王權,重見天日的帕卡爾陵墓第一次告訴人們:瑪雅城邦存在著強大的王朝和國王。

位於半島中部的奇琴伊察則是這些遺址中最為有名的一個。該城修建於公元514年,是瑪雅繁盛時期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

城中現存的主要古跡有曾支撐了巨大的穹窿形房頂千柱廣場、武士廟及廟前的斜倚的兩神石像、供奉祭品用的聖井、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蝸台”以及高30米的庫庫爾坎金字塔。

庫庫爾坎金宇塔的塔基呈四方形,共分9層,由下而上層層堆疊逐漸縮小,就像一個精致而又碩大無比的蛋糕。

塔的四麵共有91級台階,直達塔頂。四麵共364級,再加上塔頂平台,不多不少,365級,這正好是一年的天數。

九層塔座的階梯又分為18個部分,這又正好是瑪雅曆一年的月數。瑪雅人崇信太陽神,他們認為庫庫爾坎(Kukulcán,即帶羽毛的蛇)是太陽神的化身。

瑪雅文明衰落之謎

瑪雅人以其創造的美洲最偉大的文明而震驚世界,然而,一個至今未得到確切解釋的謎是,如此輝煌的瑪雅文化,在公元10世紀初期突然神秘地衰落了。

11世紀後,從墨西哥高原南下的托爾特克人與剩下的瑪雅人一起在尤卡坦半島北部地區部分地複興了瑪雅文化。但與瑪雅文化的全盛時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後來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後,便更一蹶不振了。

對於瑪雅文明的突然消失,中外學者曆來眾說紛紜,火山爆發、地震、颶風、瘟疫,還是農民起義、內戰頻仍、外敵入侵、

商路轉移?近年來,又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推測被提出。

2007年,德國的研究人員經過研究後認為,是嚴重的幹旱和隨後的饑荒導致了瑪雅文明的沒落。他們還指出,氣候的變化與“厄爾尼諾現象”存在著密切聯係。

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太平洋東部水域的溫度會明顯上升,導致正常的大氣環流受到大規模破壞,這導致那些傳統上濕潤的溫暖的地區陷入了持續的幹旱。

同年又有科學家撰文稱,通過近年來對瑪雅木乃伊所做的醫學方麵的檢查,證明很多瑪雅城市莫名其妙地衰落下去的原因,很可能和疾病——特別是花柳病的蔓延有關。

當年阿芝克人和印加人就是為了報複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而把梅毒帶進了歐洲大陸。這種新型的疾病和幾世紀前橫行一時的黑死病一樣,使死亡席卷了歐洲和亞洲。

考古學家們還發觀,瑪雅人幾乎不食肉類,在後期瑪雅人的屍骨中明顯地缺少蛋白質,使得他們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十分低下。

而事實上,在公元700-1000年間托爾特克人和阿芝克人與瑪雅人接觸時,也正是大部分瑪雅城市莫名其妙地被廢棄的時期。因此,美國一些科學家推論說,瑪雅文明遭受毀滅的原因,就是由於花柳病,因為瑪雅人對這種病太缺乏免疫力。

不過,盡管這些新觀點豐富了人們對瑪雅之謎的解釋,但要拿出足以讓人信服的證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或許,瑪雅人留給後人的根本就是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