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騰飛和東方的塌陷
文章來源: 越吃越蒙山人2024-07-04 12:57:48
 
(西方為什麽統治世界 之九)
 
1400年以後,西方新的文明核心開始漸漸浮現。歐洲人從東方學來的造船和槍炮技術,使得他們把大西洋開拓成了一個便捷通道,這也再一次改變了地理的意義。以前在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興盛時期處於地理落後邊緣地帶的西歐北歐(英國),憑借著我們以前提到過的那種落後優勢,反而一躍成為新興勢力的翹楚。
 
按照Morris計算的社會發展指數衡量,1750年的時候,西方與東方重合同為43點,結束了西方長達一千二百年落後於東方的狀態。但這次西方文明的重新提升是和過去的情形有質的不同。它的背後有三大支撐因素,使得以前社會發展的天花板反而成為文明起飛的墊腳石。這其一,是有了文藝複興以來的理論和技術的積累; 第二,以前遊牧民族出沒猖獗橫貫歐亞的草原通道,被俄國Romanovs和清朝定立合約管控關閉了;第三,就是橫跨大西洋的海洋通道帶來新的增長新的挑戰。
 
人類自從新石器時代進入到農業文明,社會發展指數從0上升到43,用了近一萬四千年的時間。但是,自從1687年牛頓發表數學原理, 1769年瓦特改進了蒸汽機後,事情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了。到了1870年,英國蒸汽機生成了四百萬馬力的能量,相當於四千萬人工能力。如果這樣量級的工作全部以人力來完成的話,要有三倍當時英國的糧食產量才能應付。但是煤炭這種石化(fossil)能源的開采利用,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從1800到1900這一百年間,西方的能源獲得量提高了2.5倍,戰爭軍事能力增長了10倍。(而與此同時,大英帝國對大清帝國的鴉片貿易,竟在短短的半個多世紀裏,從沒有到1832年的年出口三百五十萬磅)。多米諾骨牌一經推倒,就無法阻止。以前農業社會那種起伏不定緩慢線性的發展模式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十八世紀英國的思想家亞當斯密曾斷言:對比中國和英國,中國已經是太長時間的最為富有了,換句話說就是最富饒多產,最精耕細作,最產業化,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她已經把能得到的全得到了,到頭了,簡單說是卡在那了;很快那裏的貧窮就會超過歐洲最貧窮的國家。果然,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十八世紀末的起飛,在地球另一端造成的直接回響就是一百年後清帝國的崩潰塌陷。那個時候,整個西方的社會發展指數是東方的幾乎兩倍半(這還是加上已經趕上來的日本部分,如果隻是和中國相比,差距更大)。
 
但是,科學和啟蒙在開始時隻是西方社會發展的結果而不是起因。請注意,在這裏,Morris說的是“在開始”的時候。這一點和這裏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認知截然相反。以這樣的思路來分析曆史,就會明白,牛頓和瓦特未必就比沈括聰明,他們隻不過是麵對不同的社會需求不同的社會挑戰,思考不同的問題罷了。當然,如果英國沒有發展得這麽快,東方也不會很快發生工業革命。這一是因為,當時的東方沒有出現理論的支撐,二是沒有社會的需求。當年在賞玩了傳教士上貢的稀奇鍾表、鑒定了運用精密公式校正過的準確曆法之後,康熙乾隆這樣自大至尊的帝王們仍然覺得,以帝國的富足堅實,可能隻把那些西人的奇淫巧技拿來點綴門麵就夠了,治國安天下的根本還是要遵從東方人自己的理念。這就難怪兩百年後有“克星”前來,憑著堅船利炮打破了大清難以為繼的體麵。
 
在這裏,讓我們再思考一下前篇提到過的那個問題。十六世紀後的西方轉向了科學而東方沒有,這個新紀元的突破是不是反映了東西方深層的文化差距,而不隻是尋找思考他們時代所需要的思想那麽簡單?有些社會學家認為是這樣,但Morris不這麽認為。曾經有心理學家用東西方兩組人綁定在磁波反射儀上做解決問題的實驗,結果顯示西人好像抽象能力強些,感知能力弱些。而抽象能力強正是現代科學所需要的特定品質。這是不是說明西方人比東方人更有邏輯性更有科學性呢?以此推理,科學理論隻能是西方人的頭腦裏才能生成出來?這樣的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當參加試驗的兩組人習慣了所麵臨問題的模式後,他們各自的弱項都得到了相應的補償,結論是,東方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不差。
 
另一種觀點是,在孔子理論中浸泡久了的人,沒開創精神,沒革新意識,而這些是現代經濟成功的必備素質。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儒家文化圈內,日本的成功讓人改變了這個觀點。新一代的社會學家認為儒家的自我抑製,為群體犧牲,敬重權威,等等,這些文化特征並不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念抵觸。所以,更為敏銳到位的結論是:人們會讓自有的文化去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也是一種人類對自然外界的適應和進化能力。
 
於是,我們還是回到了Morris再三提及的那個論斷,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的大族群人類,他們都是同一祖先的後人,他們的智力相當,因此他們在各自的生存環境中,積攢的經驗,得到的知識,做出的決定,或先或後,都會是類似的,他們的生存發展軌跡,也會是殊途同歸,最終總要匯聚到一起,這使得他們會在相同的賽道上,要麽做出最後的衝刺競爭,要麽攜手共進迎接共同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