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其實很悲催(有感而發之三)
文章來源: 越吃越蒙山人2018-07-05 10:24:16

就像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臉一樣,我們有時候不能確定人類自身的社會行為特征到底是什麽樣子,它的由來演變是如何發生的。於是聰明的人就會建議去找像鏡子那樣的參照物,用以做比較分析。曆史就是一麵鏡子,人類近親的動物社會也是一麵鏡子,拿過來照照,有時真能觸發一些特別的感悟。

 

在適者生存的前提下,自然的演變是遵循最簡單最高效原則,這也是奧克漢姆剃刀法則想要表達的意思。人和那些靈長類動物社會的本質其實都是相通的,一個共同的基本特點就是,有的成員想建立和維持一種規則秩序,而另有成員想要打破這種規則和秩序。無一例外,這些規則和秩序都是圍繞著生存和繁衍。簡單說起來,在動物社會裏,尋偶配對繁育子嗣也是要簡單高效,不能浪費能量,而雄性動物和雌性動物的生育能力和周期是有差別的,兩不耽誤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起來也不那麽容易。比如,我們可以說男人的生育能力是無限的,因為他在性成熟後,就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精子,這個能力可能一直能存在到他的生命終結。而女人的生育能力是有限的,她能生成的卵子的數量和排放的時間是有限的。對於雄性來說,怎麽能夠利用雌性的短暫生育時間窗口,把自己的基因盡量多地延續下去,就是他生活的第一要務。而對於雌性來說,青春短暫,怎麽能及時得到最優良的異性播種,怎麽能在自己的生育哺乳期確保母子的安全資源的供給,這些則是她的首選考量。綜合起來看,好像是雄性更側重於對量的追求,而雌性更在乎對質的考量,總而言之,這些生存和繁衍的需求合成了社會演變的原始推動力。

 

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同為人類近親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他們的基礎社會形態卻截然不同,大猩猩是典型的以強者統治的首領部落,而黑猩猩則是有點眾生平等味道的母係群落。按照有些動物行為學家的說法,造成這種生存結構不同的深層原因,竟是雌性的發情期規律。以他們所根據的研究表明,一個群落裏雌性大猩猩的排卵期或發情期是大致相同的,所以,雄性的猩猩們早早地就開始為爭奪交配權而展開了爭鬥。這對雌性們來說也是樂見其成,這樣一來,到時候她們就不必為了選擇最優良種而花費精力了,而且順從了競爭出來的“猴王”,懷孕以後衣食無憂,對自己基因的傳續也是個利好。對於雄性中的強者來說,這也是個一勞永逸的事情,打敗了競爭者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雌性發情的那個窗口,集中精力和體力,一次性依次滿足群裏母猩猩們的要求就是了。

 

而黑猩猩種群中的雌性和人類的特點有些相像,她們的發情排卵期不一致,這樣一來,沒有男的有能力長時間全天候地罩住此起彼伏地母性需求,所以在黑猩猩社會中,男子們就是隨時隨地逮住機會就上了。從大猩猩黑猩猩這兩個物種性行為的特點來看,就不難理解他們之間體征的不同了。對於雄性大猩猩來說,要緊的是打敗別的對手,這就要求他的胳膊要粗壯,牙齒要尖銳。而對於雄性黑猩猩來說,體型肌肉的塊頭大小就不是十分的要緊,關鍵是要有連續交配連續供應精子的能力。所以,在靈長類動物中,黑猩猩的睾丸是最為巨大的。

 

雖然稱霸的大猩猩貌似獨享了與群落中異性的交配權,但動物學家們通過DNA的追蹤測試發現,他的妻妾們肚子裏所懷有的,也未必就全都是那個"猴王"的骨血。這裏有相當的比例是別的猩猩的後代。但這些孩子基本不會說是來自那些排行老二或是中檔附近的雄性,而是那些從來入不了大王法眼的最低檔的雄性loser們的後裔子孫。這樣說起來,在大猩猩那樣需要為生存拚命競爭的世界,要想留下自己的基因,為自己的精子找上一條出路,你要麽就去當王者,要麽就要裝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