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開日美關係的杠杆是德國
文章來源: z2g92014-01-10 07:41:21

撬開日美關係的杠杆是德國

日美關係的特殊性和本質是眾所周知的,準確的說,應該是撬開日美關係的主要或最強有力的杠杆是德國,因為撬開日美關係的杠杆也有好幾個。

由於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曆史,日本不僅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運一點米都要走幾千裏路,當然了,日本賣一點東西也要走幾千裏路,而且更糟,因為日本是有了米還沒柴火,運一點柴火就要走上萬裏路了,核能就成了日本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滅亡之路。

眾所周知,日本是第一也是唯一接受核武器打擊的國家和民族,理由是日本不肯“無條件投降”。

但是,天知地知,日知美知,當年日本要的所謂“條件”隻是美軍別羞辱他們的“舔黃”,美國不同意,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就有了理由,結果是美國對日本用了兩個原子彈,一個鈾彈,一個鈈彈。

其實呢,美國對日本的舔黃這個條件是沒有什麽興趣的,美國利用舔黃扔了兩個原子彈以後就接受這個條件了,二戰後幾十年的曆史證明美國還是尊重日本的舔黃的,比如說美國總統見舔黃都行90度的鞠躬禮,請看這個
Barack Obama meets Emperor Akihito, 14 Nov 2009

當然了,美國總統走到這一步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順便提一句,由於抗美援朝時美國總統曾經號稱要使用原子彈,所以,可以說美國在日本使用原子彈有點猴急了,因為不僅第二次使用原子彈要比第一次難很多,而且用在日本實在是不如用在朝鮮的意義更大,可見美國政客和哲學家們缺乏對原子彈的理解和對世界局勢發展的把握,甚至可以說日本替朝鮮挨了兩個原子彈。

無論如何,任何關係都是有矛盾的,日美關係也不例外,早期的日美關係有很大的原子彈因素,作為原子彈的受害者,不僅日本的戰犯形象迅速消失,美國人還對日本憐愛有加,後來由於冷戰,美國反共反華也給了日本新的價值,直至今天,而且至今依然給了日本一個受害者的角色,唯一的原子彈的受害者。

不僅任何關係都是有矛盾的,還是矛盾眾多,日美關係也不例外,前麵我隻提到了兩個原子彈,其實日美關係的根本還是二戰和反華。

因為日美關係的根本是二戰和反華,所以,從中國角度撬開日美關係比較不容易操作,即便是日本侵華時期,以宋美齡跟美國的關係加上南京大屠殺,中華民國也撬不開日美關係,蔣介石隻能等日美關係變化。

蔣介石等了多長時間呢?

如果從南京大屠殺開始算,就是從1937年底到1941年底,從盧溝橋事變算就更長了,差不多整整四年,蔣介石才等來了太平洋戰爭,隨著美國對日宣戰,中華民國也對日宣戰了。

二戰後,中國是共產國家了,因此,今天的中國比當年的中華民國作用於日美關係的可能性隻會更小,如果在日本侵華時期中華民國都撬不開日美關係以至於蔣介石隻能等日美關係變化的話,在美軍駐軍日本的今天,作為共產國家的中國就更不方便作用於日美關係了。

但是,不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平等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前幾天我寫了個帖子叫《從美國對德國和日本搞雙重標準看美國支持日本軍國主義》,在裏麵我提到了美國與德國還沒有一個關於二戰的和平條約。

有雙重標準就說明有不平等,這裏就是美國對待同是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的不平等,日本要正常化,德國也要正常化,不僅德國要正常化,德國還要一個關於二戰的和平條約。

德國和日本同是二戰戰敗國,美國給日本的東西,德國當然也要,所以,撬開日美關係的主要或最強有力的杠杆是德國。

順便提一下南韓,同是美國盟國的南韓和日本,南韓也要美國平等對待南韓,甚至要美國偏向南韓,因為至少南韓不是二戰戰敗國,這不,南韓和日本為了慰安婦的塑像都鬧到老板的辦公室去了,還是公開的鬧呢,所以,南韓也是撬開日美關係的一個杠杆。

當然了,不僅日美關係有特殊性,德美關係也有特殊性,雖然日美有一個關於二戰的和平條約,德美還沒有一個關於二戰的和平條約,但是,可能是因為德國是歐洲和德國人是白人吧,德國有一些日本沒有的特殊實惠。

大家可能不知道德國有那些日本沒有的特殊實惠,我給大家說一個,那就是軍火出口,比如說德國最近賣了十幾億歐元的軍火給沙特,嘿嘿,這可是日本夢寐以求的。

如果在限製日本發展核武器方麵美國靠不住的話,限製日本軍火出口方麵美國還應該是靠得住的,嘿嘿。

不過呢,由於沙特跟美國的關係也很特殊,美國人的世界輿論基本上還是沒怎麽說德國賣沙特武器的,反正我沒聽到,至少不如說中國賣土耳其紅酒的音量大。

當然了,中國早就賣東風導彈給沙特了,這讓我想起來銀河號的目的地是科威特。

那麽,既然撬開日美關係的主要或最強有力的杠杆是德國,中國如何利用這個杠杆呢?

但是,中國文明是崇尚自然的,人為的添鹽加醋刻意的火上澆油有用也有害,中國人應該不屑為之。

簡單地說,國家越強大,國家要的東西就越多,德國也不例外,所以,中國跟德國的互利關係就是中國利用德國這個杠杆了,德國越強大就要的東西就越多,而德國要的東西是從美國那裏要的,比如說德國賣沙特武器,當然了,日本也不例外,日本越強大也會要的東西就越多。

其實呢,反之亦然,國家越弱,國家要的東西也就越多,隻不過國家強了要的是更多的利益,國家弱了要的是更多的幫助。

今天,以目前世界的經濟形勢,德國和日本都是即強也弱,德國和日本都要更多的利益和更多的幫助,不同的是德國主要要更多的利益,日本主要要更多的幫助。

具體地說,日本要的是來自美國的幫助,所以,日本不必操心世界輿論的看法,日本隻需要顯示它的反華反共價值,因此,日本還是需要操心美國的“失望”的,因為“失望”是沒有看到什麽價值的表示。

可以說《易》是中華文明的開始,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永恒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所以,麵對這些杠杆,各種各樣的杠杆,中國政府基本上還是“無為而治”的,至少也是“有理、有利、有節”的。

我們老百姓就更應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無為”,因為以我們的知識結構、實際經驗、視野和掌握的信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添亂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大太大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