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商人為何能富過三代
文章來源: bobby412014-02-06 08:01:21

  
寧波商人為何能富過三代,其主要原因是他們不事張揚,識大局,講政治。

  成功的商人葉澄衷      

        上海的澄衷中學是葉澄衷創辦的一所學校,至今還是上海很有規模的重點中學。學校每年都有紀念葉澄衷先生的活動。

寧波商人的主要先驅之一是葉澄衷,至少有數十位著名寧波商團人物,曾是葉澄衷手下的學徒。寧波幫的成團崛起,葉澄衷居功至偉。而葉澄衷身上具備的各種品質,幾乎就是寧波商團取得成功的秘訣。

  葉澄衷14歲(1854年)在上海黃浦江搖著小舢板以擺渡維生,勞累一天也隻夠糊口。但轉機在他17歲時降臨。有一天,他拾得英國洋行經理勞勃生遺失的公文包,然後物歸原主,而且不收報酬。他的誠實打動了這個英國人。勞勃生當即提議:由他提供小五金,供葉澄衷代銷,銷後再結算本金。

葉澄衷的發家史由此揭開序幕,一發而不可收。

除了誠信之外,葉澄衷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勤奮好學。

葉澄衷14歲就出來謀生,隻接受了最基本的啟蒙教育,但這位在黃浦江搖舢板的少年,在和外國人交往中學習了一些西方語言。憑借語言工具,葉澄衷對國際時事的了解和把握甚至超過當時的清朝政府。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一名德國商人被召回國,他開設的可熾煤鐵行隻好盤出。葉澄衷獲悉後,當即將其盤入。經過幾年經營,煤鐵行成為上海灘最早以經營進口煤和舊鐵為主的商號,從此成為第一家華商經營的鋼鐵企業。

到了清朝末年,葉澄衷已成為橫跨商業、地產、工業、金融業等幾大領域的巨賈,資產超過800萬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政府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葉澄衷創辦第一所學校並不正規,在創辦順記五金店的過程中,他為了培養商務人才,曾專門創辦業校,聘請洋人教師,組織店員學習知識。

葉澄衷創辦的第二所學校則被載入了史冊。1898年,葉澄衷在虹口張家灣興建澄衷蒙學堂,又名澄衷學堂。1900年學校發展為從小學到高中的規模。蔡元培是澄衷學堂第一任校長。

胡適和竺可楨是澄衷學堂的最早一批學生之一,他們在澄衷學堂開始了接受新式近代教育的第一步。

葉澄衷還在鎮海莊市創辦了葉氏義莊,這所學校的目的是讓莊市家鄉的子弟能夠接受近現代教育。這所學校很早就教授英語等現代課程,包玉剛、邵逸夫等人就是在這裏接受啟蒙教育。除此之外,包從興、趙安中等香港著名人物,也是該校的校友。

     和曆史上晉商、徽商相比,寧波商人除了多數從事近現代新式事業之外,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就是曆經數百年不衰。21世紀初期的今天,光境外就有30多萬寧波幫後代,其中至少有七萬人仍從事工商業。

 

重視子女教育,讓子女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小港李家


由於自身蛻變、政治變動、自然災害等各種原因,中國向來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財富和榮譽難以長期維係和傳承。哪怕是今天,新富階層的繼承問題,仍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什麽寧波商人能曆經數百年而不衰呢?

除了寧波商人注重誠信、吃苦耐勞等許多原因之外,注重教育、給子女以自由發展空間,無疑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是在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灘隻要提起小港李家,幾乎無人不曉。事實上,哪怕是21世紀初期的今天,李氏家族仍然是名門望族。

小港李家是從李也亭開始,李也亭道光年間就在上海經營沙船生意,後來經營錢莊、地產和近代金融業,是比葉澄衷更早的寧波商團先驅。這個傳承100多年、已繁衍至7代的龐大家族中,除了商人之外,還有讚助辛亥革命的會黨領袖、國民政府要員,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更湧現出了大批藝術家、科學家。李氏家族人數眾多,除留大陸的人外,遍及美、英、日、毛裏求斯和港、台等地。
小港李家中還有人參加革命。李又蘭是李善祥次女。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李又蘭嫁給了後來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

中國許多商業上成功的大家庭,多數都希望兒女能繼承家業,繼續從事工商業,但在寧波商人家族中,早在19世紀中後期開始,就比較開明。子女可以按照他們的興趣來選擇職業,在他們眼裏,如果孩子在學術上、藝術上取得成就,父母也同樣感到自豪。

   中國改革開放前,“寧波幫”的概念一度為人避諱。避諱最終為鄧小平所打破,鄧小平不僅肯定寧波幫的作用,還做了大量具體的工作。他指出:“寧波的優勢有兩個,一個是寧波港,一個是寧波幫。”1984年8月1日,鄧小平在北戴河的一次談話中,進一步號召“要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