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還是需要規劃
文章來源: 大馬哈魚2021-06-06 12:08:22
 

我不相信生活可以叫停就停,我也不相信躺平就可以一了百了。經過規劃後的躺平是享受生活的開始,是身心徹底自由解放的先驅。如果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足夠拚博,那麽中年就是緩衝地帶,如果身體健康再不好,基本隻剩下躺平一條路可走。

 

縱觀近四十年的海外華人,個人奮鬥依然是一條主線。大部分人總體按政府65歲退休的標準走,個人所得稅非要交到65歲嗎?這隻是大家的一個誤區罷了!

 

在我看來政府發放的退休養老金,不過是錦上添花的零花錢,每個月眼巴巴等這筆錢到帳,一定要用節儉持家過的肯定不是什麽好日子,於是我們想到了去修煉一種躺平的心態。

 

要說躺平的心態,我十幾年前就有,但是這中間須要規劃要找切入點,沒有閑錢躺平就是受罪。09年看到美國房地產的崩盤,我就知道50100甚至200的機會終於來了,沒有政府的養老金也照樣可以退休。

 

我也不是個發錢寒的人,抓多些錢在手裏不過是可以對自己好一點,買東西不必看價格是其中原因之一,最主要還是不必付利息,零貸款零債務的感覺是最好的。

 

年紀輕輕的人談躺平,是不是理想主義的另一個說辭?又或者是消及人生的另一個借口?不工作又不消費的群體與僵屍有區別嗎?活成這樣的人會有尊嚴嗎?

 

我這裏順便提一下第三代ABC;一個星期前領導的好友,老趙家十七歲的長孫兒,由於吸入過量的海洛英,送至醫院搶救時雖有呼吸卻已經是大腦死亡,短短十二個小時後家人就決定拔管了。

 

八十歲的白發人送十七歲的黑發人,我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去安慰他,又或者他自己都懷疑人生際遇的不真實。

 

真實的人生須要智慧去判斷,同時還需要夢想,更須要腳踏實地去耕耘。

 

我最後想說的一點是,生孩子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決定,一個家庭不是人丁興旺就可以的,對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是貫穿始終的,這不僅僅是家庭的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

 

署假快到了,俺要申請照顧孫女兒們。至少每天去玩玩水,教幾句中文單詞,喝港式早茶,去公園遛彎,買點兒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