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地中海(五)梵蒂岡與大師對話,羅馬掠影……
文章來源: 山花浪漫2022-08-06 02:32:56

差不多十年前,我帶著一顆朝聖的心第一次來羅馬,從早到晚在羅馬城裏暴走十多小時,零晨快一點才找回旅館,因為忘帶了旅館的地址,我們在零晨空曠的羅馬市中心傻傻地走著,那是一種終生難忘的記憶,感覺整個羅馬隻屬於我自己。雖然沒有地址,憑感覺,半夜三更地竟找回了住處。

這一天我們幾乎跑遍了羅馬的重要景點,在傍晚夕陽下,我們來到梵蒂岡,那是一種心靈的震撼之感,整個梵蒂岡城在夕陽餘暉中宏偉而安靜,這裏是天主教的朝聖地,你會情不自禁地有種空靈神聖的感覺。

因為太晚,我們隻在外麵轉轉,就留下了一個願望,哪天再回來仔細看看。

上次是從羅馬的港口civitavecchia 奇維塔韋基亞上船(簡稱羅馬港口),因為船票和飛機票分開訂的,怕錯過登船時間,所以提前來羅馬一天,笫二天拎著大包小包坐公交轉火車去港口,印象深刻。

今天船又停在羅馬港口,我們有機會重遊羅馬。

早上一拉窗簾,一艘大船正好駛過窗前,今天,一共五隻大遊輪停在這裏,每個遊輪前停滿了大巴,一眼望不到頭。如果每船有二千客人下船去羅馬,就有一萬人。

在晨曦中的港口又是一眼望不到頭,這個港口也是意大利的大港口,船上給每人免費提供轉運車到港口外,再從港口外花3歐坐公交到火車站,火車票到羅馬往返9毆,大概45分鍾。

意大利大巴,公交,火車,飛機都要求戴口罩,船上給每人免費口罩,服務超好。

從港口坐火車一路看田園風光,在車上遇到坐我邊上的年輕人,問他去梵蒂岡在哪裏下車,小夥子非常熱情認真地告訴我們如何走,為我們省去不少麻煩和時間。我們出門很少看地圖,倆人都是東南西北分不清的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路問著走。

在小夥子告訴下車的站一出站就看到梵帝岡的園頂,這個園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從哪個角度看都完美。

在側門遇一女子,問我們要買門票否,於是把我們帶到一售票處,後來明白了是家代銷網點,有私人導遊,包票免排隊,61歐一人,時間就是金錢,我們的時間有限,隻要不排隊,有人帶著玩,就它吧。後來知道官方票17歐,免排加4歐,但要網上購買。想想還算靠譜。我們先到彼得廣場轉轉,十點鍾跟團先去看博物館,然後去大教堂。

我們先在聖彼得廣場周圍轉轉,這個集中各個時代的精華的廣場,可容納50萬人,位於梵蒂岡的最東麵,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監督工程的建設。廣場周圍有4列共284根塔斯幹式的圓柱,圓柱上麵是140個聖人像。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原為中世紀教宗國的中心,也是現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整個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梵蒂岡城本身就是一件文化瑰寶,城內的建築如聖伯多祿大殿、西斯廷禮拜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築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貝爾尼尼、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人的作品。梵蒂岡也擁有一個館藏豐富的圖書館,以及一個博物館,專門收藏具有曆史、科學與文化價值的藝術品。

來參觀梵蒂岡城就是一次時空的穿越,一次與世界偉大藝術大師們一次對話。

 

網絡圖

我們這次來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看博物館和大教堂,十點鍾在指定地點集合,遇到豬隊友,十點半才出發,導遊很認真一直在等人到齊,在去博物館的路上一邊走一邊介紹。

在博物館門口看見長長的排隊的人,我們不用等直接進去,裏麵的人有多少,有密集恐懼症的不要進,大家緊緊跟著導遊,一不小心就掉隊,先到助聽器櫃台領助聽器,看樣子導遊跟裏麵的工作人員很熟。

然後,帶大家左轉右轉從一個展廳走到一個廳院,pigna countyyard。在這裏介紹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斯廷教堂是偉大的米開朗基羅的傑作,——最後的審判。他講了好多這個作品的創作過程。

由教宗西斯篤四世發起創建,教堂名“西斯汀”即來源於教宗之名“西斯篤”。教堂始建於1445年。1481年完工後,波提切利等文藝複興初期畫家以耶穌基督為題目創作了一批壁畫。後來根據教宗儒略二世的命令由米開朗基羅繪製天花板和剩下的壁畫。 牆上的壁畫取《舊約·聖經》為題材,正麵是《最後的審判》,右側是《基督傳》,左側以《摩西傳》為主題。天花板的中央是《舊約·聖經》的創世紀,畫有預言者、巫女的像。

最精彩是《創造亞當》、《原罪與流放樂園》、《諾亞方舟》。1483年,在此舉行過西斯篤四世的聖體告別。起初穹頂繪有天空的圖案。教堂長40.25公尺,寬13.41公尺,高20.73公尺。依照《列王紀》第6章所描述的所羅門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

網絡圖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

教堂的穹頂是教宗西斯篤四世之侄教宗儒略二世於1506年命米開朗基羅繪製。對於喜歡自稱為雕刻家的米開朗基羅來說,雖非本願,但1508年開始設計創作此畫,從教堂內腳手架設置,到設計創作,均為單獨一人創作。1512年完成。穹頂中心描繪了舊約中創世紀的9個場景。場麵宏大,氣勢恢宏,人物眾多。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創世紀”也成了世界最經典的畫作之一!

在米開朗基羅創作途中曾前來觀摩的拉斐爾深受此畫影響,他當時正在創作壁畫《雅典學院》。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網絡圖

 

創世紀畫麵分成兩部分,繪有上帝創造世界的9個場景,即《劃分光暗》、《創造日月》、《劃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挪亞方舟》、《挪亞獻祭》、《挪亞醉酒》。房頂與牆壁連接處的弧麵為另一部分,分別繪有耶穌的祖先等。

20年後,教宗克勉七世聘請米開朗基羅設計創作祭壇背麵的最後的審判。克勉七世死後,由其繼承者教宗保祿三世接續。創作時間為1535年至1541年。以《瑪竇福音》中描述的“最後的審判”為題材的作品。大體上分為四個階層,從最上層開始,分別描繪有,天使群像,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天堂,被拖入地獄的人群,地獄。米開朗基羅“地獄”部分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但丁敘事詩《神曲》之地獄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給觀者帶來了震撼的效果。

同時因為描繪了眾多裸體人像,被當時很多人牴觸,保祿三世死後,裸體的陰部被加繪上了遮羞布等。

我們在博物館裏跟著導遊左轉右轉,走馬觀花地看了很多展廳,內容太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掛毯長廊和地圖長廊,還有無數的雕塑作品。

 

參觀了後花園,後院,經過很多藏品的房間,最後到達了西斯汀小堂。在西斯汀小堂裏,大家都集中站在一起,不許拍照,這是我最想看的地方。

一走進小教堂,四壁和穹頂的一幅幅精美畫麵直接衝擊視神經,因為這些近一些年被重新修過,色彩鮮豔奪目,6百多年如新作。想象著當年,米開朗基羅在這間房子裏做畫,一下子就有了穿越的感覺。中間有主持人讓大家安靜,靜默一分鍾。

至到這時才明白為什麽導遊在外麵事先把這個教堂給大家介紹了,裏麵太小,而且人長時間停留會對畫有影響,大家就是到裏麵感受一下而己。

網絡圖,最後的審判

 

在圖中央,是耶酥的畫像,米大師把他的臉畫成聖保羅年輕俊美的樣子,身體是健壯的肌肉線條,各眾神各具神態,在耶酥下方,有一神手拎一張人皮,人皮的頭像就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他把自己放進這部史詩般的作品裏,讓後人永遠仰視他!

博物館的大小數目跟聖彼堡的冬宮沒辦法比,但是,就這一間屋子的畫,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

 

感謝自己錄了視頻,可以一遍遍再看博物館的內容,否則,除了幾張照片,其餘的內容都會很快被忘記。

本來說好導遊帶著一起看大教堂,也許之前誤了時間,他可能還要帶下組遊客,就讓我們自己遊了。

聖伯多祿大殿(拉丁語:Basilica Sancti Petri;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俗譯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宗座聖殿。

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征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複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一位觀察家曾寫道:“聖伯多祿大殿的存在是羅馬至今仍為文明世界中心的原因。出於宗教、曆史和建築,它本身就證明了在羅馬旅行的合理性,其內部裝飾提供了最精美的藝術風格。美國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將聖伯多祿大殿描述為“地球的裝飾品……美的崇高作”

抄了這段話,明白為什麽我一定要來看這裏了。兩個字:震撼。

一走進大殿,你會情不自禁地哇哇哇,大,巨大,迎麵是貝尼尼設計的祈願台,上麵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最美穿頂,四周的廊柱是由各色大理石裝飾的圖案,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巨大雕塑,一幅幅精美生動的巨幅油畫,我覺的自己的眼睛不夠用,必須錄下來帶回家。

教堂前的聖保羅像

大主教宮,紅點是主教每次現身的窗口。

 

一點鍾從大教堂出來,我們沒時間吃飯,又坐了觀光車,22歐一位。觀光車兩小時,經典路線是經過鬥獸場和古羅馬廣場,上次進到裏麵看,這次從外麵看,依舊感到宏偉,1千多年的曆史見證!一路上看到許多景點,從不同的角度高度再看羅馬

 

乘完觀光車,我們又按原路返回火車站,熾熱的太陽把熱量全部灑在路麵上,走在去火車站的路上好像踩著風火輪,大概40度不止。

本來說6點半開船,船長說還有一對沒回來,再等等,大家圍在船弦上等著,快7點半了,一輛白麵包開近大船,一對夫妻從車上下來,大家開始鼓掌歡呼,沒有聽到一個人報怨。

八點鍾,我們在等另外四隻大船離港後,最後一個從港口駛出,再見羅馬,

PS:這一集寫的好累,整理海量的照片視頻花了太多時間,而寫羅馬和梵蒂岡覺得力不從心,這裏的文化曆史藝術的沉澱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縮影,我隻能走馬觀花地看一眼。自己先做了好多功課來了解梵蒂岡,但內容實在太多了,隻能說是一次與世界藝術大師們對話。

 

謝謝大家閱讀,祝大家周末愉快,順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