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談朋友的條件
文章來源: 手拉手來2018-06-21 16:20:48

大家經常會想到自己或者孩子,還有身邊的朋友們談朋友的條件。為什麽不說談戀愛呢?也許有人會這麽問。

其實過去都是要先從談朋友開始的,不能上來就說談戀愛。我覺得不無道理,成不了朋友,怎麽能進一步談戀愛呢。

談朋友的條件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家庭條件,個人條件,學曆,收入,還有就是長相和身高。有人過去說,要門當戶對就最好了。其實大家有沒有忽略一條,身高?

男孩子看女朋友都要先看長相,有些足夠漂亮的,矮一點也覺得可以將就。而女孩子主要看男孩子的成就,你也許會說,那麽年輕哪兒有成就?學曆,工作條件,這就是未來。當然是過去那種工作穩定的,學曆相對很重要的年代是這樣的。

談朋友,找對象,是為了自己一輩子的陪伴做準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兒。所以應當重視,也應當有挑選!

其實,如果要我建議給年輕的朋友,我感覺,身高的般配其實應當是首要的。

人多數時候是靠感覺生活著的。包括幸福,不都是一種感覺嗎?所以,感覺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很多人都會忽略這一點。

我們試想,誰能邊上整天跟一個矮自己很多的人生活,還覺得特別舒服的,我想不會的,我們隻能說,或者多數人一定會認為,其中必定有故事。也就是說,一定是有什麽特別的原因,讓他們能這樣好好的生活在一起的。

無論男人跟特別矮的女人在一起,還是女人比男人高的,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習慣,還有大家的習慣,或許是已經成了傳統觀念裏的一種文化的東西,有時候就會被人認為是正常的,應當是對的。比如個頭的差別不能太大,女人一定要比男人矮一點。

其實很少有男人喜歡女人比自己高的,這其實也應當是因為感覺上的不舒服吧。所以,我感覺個子的般配在男女朋友之間比較重要,也影響著日後兩人生活的默契。

至於說其它條件,比如家庭條件的相似,兩人學曆的相當,甚至現在來說的收入高低問題,都是選擇朋友的條件之一。

現在雖然父母跟著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比較少了,但當老人年紀特別大了的時候,還有需要照顧的時候,還有老人喜歡串門的,都會有機會生活在一起,有的是一段時間,有的則需要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所以,家庭條件的相當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說到學曆的相當,很多人覺得是不是身份的問題,其實是,也不完全是。比如說,一個研究生娶了一個中專生,大家就會覺得不夠般配,而男人娶一個比自己學曆高很多的也會被人認為不般配。其實這都是觀念帶來的習慣性思維。

但我感覺學曆的般配也很重要。同等學曆的人,會在同一個頻道上,有基本相似的思維模式。有些生活中的默契都需要這樣的相似。否則一個有文化的人,或者說一個文化高點的人,跟一個沒文化的,或文化相對低的人生活在一起,想要達到某種默契比較難。甚至是完全做不到的。

至於說收入的高低差異,倒不是最主要的,隻要女方的收入不要過多地高於男方,應當就沒有什麽問題。男人的自尊心強,習慣上來說,男人應當比女人收入高,所以,他們願意自己是家裏的頂梁柱那個角色。

在過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也很少有女人能比男人收入多很多,現在不同了,這種可能性已經成了現實。

所以,現在尋找伴侶的難度也大了,想成為朋友之前這些條件都很難達成彼此滿意,那麽往下走的可能性也就成了問題。

如果說,隻看喜歡,隻看愛,隻看在一起能不能彼此覺得適應,舒服。這種條件其實是不理智的,很多人很快分手,即便結婚了也過不長的,大都因為是隻看了喜歡,甚至那些閃婚的,覺得一見鍾情的,天長地久的可能性很小。

是啊,大家都一致認為,誰都想不了那麽遠,是因為現在的人都不能將就了,所以眼下好就行了。其實回過頭來仔細想想,還是因為起初就不冷靜,不理智。沒有把般配的條件當回事兒。

婚姻是我們的終生大事兒,不是兒戲,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

眼下的很多現象讓人們誤以為一夫多妻製要回來了,其實一夫多妻製隻適合過去,因為過去的男人有條件,也能周旋得了幾個女人生活在自己身邊,同為一個身份。所以,不要寄希望於此,再說,這種製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還是要把眼前的問題想清楚,矛盾解決好才是正道。

一說談條件,人們都很反感,其實條件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任何關係的維係都跟條件相關,不具備足夠的條件,或者說,不講究條件的,問題都會追上來找你,隻是遲或早的問題。

所以,經常聽到大家在談論關於找朋友的條件,自己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寫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祝大家生活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