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意
文章來源: 強華2021-06-03 07:32:05

中文的“國(國家)”,最少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傳統的“王朝”、“政權”的意思,比如常說的“國家要求我們。。。”,“我愛國,國愛我麽?”,這裏的國家指的是政權當局。“大清國”中的“國”,中文語境指的是王朝;說"辛亥革命,終結了滿清帝國",這裏的"國",意思是"王朝"、"政權",絕對不是China。中文的“國”,另外一個近現代賦予的意思,是“民族國家”,或者說“族國”,對應的英文是 nation。後一個“民族國家”的意思,是近現代才賦予的,當我們華夏兒女,較多有了民族(nation)意識之後,形成的。歐洲各國的民族意識 (nationalism),是在法國大革命,特別是拿破侖時代後,才快速成型。
今天國人,經常說的愛國、恨國,其實說到是“政權”的意思。最近說的"愛國者治港",說的是愛當下政權者治港。所謂1949歲的“建國偉業”中的"國",是"政權"的意思,同民族國家的“國”(China),一點關係都沒有。

=============================
“國家” 在做夢,人民卻躺平。此用語中, 國家 = 政權,不存在沒有人民的國家實體。中文的 “國家”,既有民族國家的意思;又有政權、朝代的意思。國人在使用中文 “國” 及 “國家” 時,要厘清具體使用的是哪個意思。“大清國” 中的“國”,即是朝代意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其 “國” 都是朝代、政權的意思;所謂 “建國七十年”,這個 “國” 百分之百是 “政權、朝代” 的意思。今日一些人常掛嘴邊的 “愛國黨”、“恨國黨” 中的 “國”,具體是指政權、朝代?還是民族國家?對於所謂 “愛國者治港“ 說法,香港民主派人士說他們是愛國者 (標配說法是 “愛國不愛黨”),中央政府對此嗤之以鼻,此現象就凸顯出 “此國非彼國”,雙方分別采用了 “國” 的不同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