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悠:毛時代造成了中國的貧窮
文章來源: 布周山2018-08-06 11:33:47

有人說毛時代十分貧窮,這的確不假;很多過來人都有回憶,比如城市的市民,每月隻有半斤油、一斤豬肉的定量,比如買衣服要布票、連買自行車也要票等等。特別是在農村,在三年困難時期餓肚子的現象十分普遍,少數地方甚至還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這都是曆史事實,沒有人否認。那麽是什麽原因造成中國的貧窮?有人把毛時代之前的中國曆史忽略掉了,把中國的貧窮說成是毛時代造成的,這就非常牽強,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忽悠。為何這樣說?

曆史是無法割斷的。從曆史上看,中國是個很獨特的國家。十六、十七世紀由於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量農作物的引進,加上近代明清兩個王朝在統治上的強勢,中國社會在斷斷續續較長時期內保持了相對的穩定,這就造成了人口的空前增長。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中國人口達到了四億多,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麵,舊中國除了幾個大城市有很少的工業,基本上是個農業國。絕大多數人靠農業吃飯,靠耕地生存。當人口大大增長了,糧食需求也大大增長了。可是除非發動對外戰爭,奪取別國土地,本國的耕地麵積卻基本不變,這就給中國人的生存帶來很大的挑戰。雪上加霜的是,中國還飽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也就是毛所說三座大山的壓迫。熟習世界史的人都知道,比較一下近代世界各文明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低層人民之貧窮、生活水平之低是觸目驚心的。人口眾多、耕地有限、農業生產落後、加上三座大山壓迫,是中國貧窮的主要原因。我想這個結論多數人會接受。

中共在毛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結束了中國的內戰,推翻了毛所說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然而剛建立的新中國仍是落後的農業國,國家並不會因為中共取得了政權就自動變為富裕國家。這是因為,推翻三座大山,僅僅解決了造成中國貧窮的一個關鍵問題,並沒有解決所有問題。在工業化初期,各國生產力的提高都是個很緩慢的過程。有學者認為,美國真正富裕起來的起點是二戰。如果從1492年歐洲人第一次移民來北美算起,到1939年二戰打起來,已經曆了447年。如果從美國獨立戰爭1776年算起,到了二戰也經曆了163年。而毛時代僅僅隻有三十年,要徹底解決貧窮問題這時間顯然是不夠的。

另一方麵,當中共取得政權後進入和平時期,人口增加的更快,到了六十年代中期達到了七億左右。雖然毛時代盡力增加了大量耕地,但全國的耕地麵積的增加,無法跟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因此中國人民的貧窮問題、甚至生存問題,並沒有因為新中國的成立而自動解決,反而因人口的增長而更加嚴重。如上所述,生產力的增長是一個很長的曆史過程,而農業生產技術進步一般要比工業慢得多。例如,大範圍修建水力設施要很多年、良種培育和推廣要很多年,化肥的生產和推廣有待於工業的發展、也需要多年等等。這些重要的農業生產力的進步,都不可能在一夜完成。毛時代的中國,雖然是中國曆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但由於僅僅隻有三十年,還來不及完全解決貧窮問題。所以說毛時代的貧窮,是毛時代之前中國曆代積累起來的。要徹底改變中國的貧窮,讓人民生活水平趕上發達國家,還需時日、還需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長時期的努力。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毛時代不是十全十美,有許多失誤,有很多教訓要總結,有很多方麵要向發達國家學習,這也是曆史事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鄧小平先生為中國改革開放造勢,做了大量的輿論準備。其中有一條就是把中國當年的貧窮,說成是毛時代的產物。比如當時有一份中央文件向全國傳達,說萬裏先生訪問某村貧困戶,看到全家人隻有一條褲子,大姑娘沒褲子穿不能下炕,說這是毛時代三十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用一個特殊的例子,把舊中國幾百年積累起來的貧窮問題,全算在毛時代身上,這就是一種忽悠了。明明毛時代解決了中國貧窮最關鍵的問題,即建立了一個基本平等的社會,消滅了三座大山;明明毛時代是中國有史以來農業生產發展最快的時期;明明毛時代隻有三十年還來不及完全解決貧窮問題;卻被鄧小平先生和一部分知識分子說成毛時代造成了中國的貧窮。這種曆史的黑白顛倒,居然在中國輿論界統治了四十多年。前些年有一部官方的電視劇“老農民”,還在繼續宣傳這種觀點,這不能不說是天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