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父親回憶錄感慨,1969年的“鋼鐵大會戰”
文章來源: coach19602018-01-02 13:05:13

新年在家休息,隨手又翻了翻我父親2010年寫就的回憶錄。回憶錄極其簡單,基本都是他自己一生經曆的大事記,一共隻有21頁。其中有關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經曆隻用了幾頁的篇幅。稍稍交代了幾句運動的大體進程,有兩個自然段重點描述了“鋼鐵大會戰”的情景。

1967年-1968年鋼鐵公司的年產量不足60萬噸,國家的鋼鐵年產量也創造了曆史新低。文革正進入高潮,作為廠長的父親被撤銷職務,批鬥,關牛棚,下到最艱苦的生產班組當工人勞動。

1969年首鋼提出“鋼鐵大會戰”的概念。就是引進西方技術,把蘇聯老式100多米高的煉鐵“高爐”進行大規模改造。把煉鋼的“平爐”全部拆除,改造建成氧氣轉爐。非如此,提高鋼鐵產量是沒有希望的。首鋼有些直接/間接學習引進西方技術的便利,全國的其它鋼鐵企業則派人來學習首鋼的技術及經驗。

鋼鐵公司“軍管會”調查分析後發布命令,調我父親全麵負責那個廠的技術和生產工作。父親受命帶領一個由技術幹部和老工人組成的20來人的學習組到首鋼學習。

到1971年塞外鋼鐵公司的第一爐氧氣轉爐出鋼,父親前後去了8次首鋼,少則幾周多則數月。沒有現成的技術和準確數據,父親他們便觀摩邊學習。那段時間父親甚至搬出老舊的蘇聯和德文的書籍資料查閱學習。

父親提到,那是他一生中最辛苦的一段時間。軍管會下達的是“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命令。經過一個季度的使用,運轉良好。軍管會和“革命生產指揮部”認可了父親他們的工作,說了句“這才像個幹革命的樣子!”,算是那時能夠得到的最高獎勵了。

文革時這個現象比較有趣,一些人拚命工作“促生產”,而另一些人隻管“抓革命”。負責全麵生產但並不是主要領導,有個專用名詞叫“靠邊站幹部”,靠邊就靠邊吧,比那些一直挨整的人強太多啦。

我父親有個特點,做人十分低調,極其小心謹慎。從來不說半句過火的話,特別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回憶錄中用詞都是老派的,諸如“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關牛棚受了委屈一句“甚至被粗暴對待”一筆帶過。文革中狠狠整人日後定為“三種人”的人,我爸也就說聲“這家夥不夠意思”。

93歲老父親,2019第一天,認真研讀【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