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家有電話很牛X
文章來源: coach19602014-11-06 19:40:02
改革開放前,老百姓家裏是沒有電話的。家裏有電話的人家肯定是當官兒的或是啥名流。什麽級別的官兒應該配備電話可能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規定,當然大官家就一定會有電話,那是革命工作需要嘛。
我自從記事起就知道家裏電話的存在。老大一個黑家夥,挺沉重的,正麵是個精致閃亮的撥號盤,手指伸進去一撥,嗒拉一聲撥到頭,手一鬆開,噠噠噠撥盤回到原位,再開始撥第二個號碼,直至完成。整個打電話過程,加上那好聽的聲音,感覺真是棒極了。
我爸是個技術幹部,不是大官,但是我家對電話的管理卻有很多規矩。我們兄弟仨人是不容許在家打電話的,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不例外。父母也不容許我們接電話,我們三人的同學朋友中也有為數不多的幾家有電話,但是用家裏電話相互聯係,是想也沒想過的選擇。巧的是這幾個有電話的同學朋友家境和我家相仿,家裏規矩也類似。
文革前,我爸一年特許我打一次電話。那就是過春節那兩天,給我爸媽的同事朋友打電話拜年。我有特定的兩三套“拜年詞”,父母隻需告訴我叔叔阿姨的姓名即可。一般的客套對話父母都讓我即興發揮。後來想想,我是兄弟中最Social,最有親和力的一個,大概就是這麽練出來的。
1966年文革初,父母為了避禍,從幹部區的大房子搬到工人集聚區的小房子,電話也就自然取消了。差不多兩年以後,工廠實行軍管並喊起了抓革命促生產的口號。雖然我父親還在車間裏勞動,但己經開始參與工廠的生產管理事宜。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輛工程車,工人們開始立起幾根電線杆,從較遠的地方把電話線拉到我家樓下。然後敲門進來安裝電話,我們這些孩子們還覺得挺好玩,等我媽下班回家後,責備我們讓人進來安裝了電話。我爸很耐心地安慰說,政治問題會解決的。生產不能耽誤,工作還得幹好。
這下可好,我們那一大片居民住宅,就我家有電話,借打電話的人烏泱烏泱的,不勝其煩。都是鄰居,不好拒絕啊。我父母的原則是,無論是誰都可以借用電話,但是除非是緊急情況,我家不給人傳電話。跑到人家樓下,扯著嗓子狂吼,誰誰有你的電話。。。的確不是件風雅的事。總之我家這部電話使附近鄰裏受益不少。
我後來在牧區插隊,隊長的家人生病住在公社衛生院,急需要一種特效抗生素之類的藥,公社和旗裏的醫院都沒有這種藥。隊長眼淚汪汪地找到我,要我趕快寫信讓我父母幫忙。我說沒問題,下午趕到公社,給家裏打一電話。我父親馬上趕到醫院,拿到藥後,片刻不停地來到鋼鐵公司的“運輸部”,那裏每天有發往各地的車隊,隻用了兩天多一點,藥就送到了隊長手裏。
一時間消息不脛而走,知青誰誰家有電話,比咱公社書記還厲害呀!
在我的印象裏,後來是那些手提“大磚頭”(早期手機)的個體商人們,大庭廣眾之下,“喂喂,劉總嗎? 那筆款子我馬上給您匯去!” 牛了好一陣子。現在是手持愛瘋7還是8的比較牛,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