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爺爺的退休養老說起
文章來源: coach19602014-11-22 05:26:17
從爺爺的退休養老說起
退休後靠前雇主或社會基金來養老是個很新的概念,隻有在資本主義工業化革命以後才成為了可能。當然,舊時中國曆朝曆代的大小朝廷命官,都有一定的退休養老俸祿,這個“官祿”就不在這裏多說了。
我爺爺生於1890年,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一路都是學的將來能混飯吃的理工科洋學問。爺爺沒有留過洋,1914在複旦公學,獲得“高等正科”機械專業文憑。聽父親說,當年郵電和鐵路是鐵飯碗,退休也有俸祿。爺爺從1910年代起就在京滬鐵路上供職。
1920年代末,爺爺混到北京鐵路段設在豐台的材料總廠當主管,每月可拿到200多塊大洋。家裏三兒四女7個子女,爺爺規定兒子們要上大學,女兒要高中畢業。爺爺上海一個家,北京一個家,且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
我從小就知道舊中國的貪汙腐敗是觸目驚心的。我們兄弟們總是好奇地問父親,爺爺當年是怎麽過來的,有啥“潛規則”沒有啊?父親說,爺爺在家從來不談工作上的事,也不許孩子們問起。家裏有種種規矩,吃完飯後的碗裏不許有一粒米,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半分也不許沾光。
77事變前的幾年,日本己經占領東北三省。關內人心不穩,很多都想乘亂撈上一票,貪汙盜竊盛行。爺爺是管鐵路物資的,明裏暗裏說項爺爺的人不少,爺爺當然不為所動。後來有些勢力參與進來明搶暗偷,示意爺爺不得幹預。爺爺想到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損失不起啊,就直接給南京中央政府求援。導致了國民黨派中央軍接管鐵路沿線重要場站點,為此,爺爺後來得到政府交通部的通令嘉獎。
日本全麵侵華後,大批人員向後方撤退,很多人沒有了工作和收入。爺爺一家也一度陷入窘境,國民黨交通部裏有人提到爺爺的廉潔,於是分別在武漢,昆明鐵路部門給爺爺安排了工作,參與管理物資及裝備。
抗戰勝利後,爺爺一家回到上海工作生活。1949年上海解放時,爺爺是59歲,回到浙江桐鄉老家。在鐵路上幹了近40年,應該有份退休金吧?現在向誰要呢?爺爺家還有一塊挺大的墓地(像公墓一樣),從前可以有點收入。爺爺深知革命的意義,這時他也立即把它交給了縣政府。說來也挺有意思,浙江省政府授予爺爺“浙江省少年兒童總輔導員”稱號。這個職稱每月有30元人民幣的薪水,據說在浙江省有幾百人獲此殊榮。
父親說,爺爺50年代還真的到桐鄉的小學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爺爺的竹笛吹的如歌如泣,訓養的鴿子可以往返嘉興。1966年文革開始,突然有一天被告知,這個“總輔導員”不複存在了。爺爺的兒女都很孝敬他,因此衣食無憂。爺爺於1973年,83歲去世。
爺爺應該是給了父親很大的影響。小時候,父母不容許我們兄弟在家打電話,不許用公家的信紙信封,不許從工廠裏往家裏帶任何針頭線腦(文革時停課,經常流竄在工廠)。父母並不給我們講啥革命大道理,隻是經常提到,這是爺爺當年就定下的規矩!父親可能是我們那裏為數不多的自己花錢在小鋪子裏補自行車內胎,在百貨商店裏買扳手,螺絲刀的廠長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