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一樣的道德底線
文章來源: AprilMei2024-01-17 11:16:17

         看電影《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又一次衝擊道德底線。這個老電影估計大部分人都看過了,我卻不知何故錯過了。電影自然很感人,但對於我們從中國大陸出來的人來說,影片崇尚的道德標準和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不是正好相反嗎?

            影片故事不複雜,很容易簡單概括。查理靠了兩份獎學金進了一所貴族高中。感恩節同學們都去各地度假,他卻要找份工作賺取聖誕節回家的路費。節前趕巧看到幾個同學惡作劇得罪了校長,同時一起看到的還有個富家子弟,也是查理的朋友喬治。校長不敢得罪喬治的父親,給學校捐款的金主,就問查理是否看到惡作劇的同學都是誰。查理和喬治早就約定守口如瓶,不出賣朋友,所以自然是一問三不知。

            校長知道查理出身貧寒,就拿退學要挾查理,同時又用哈佛大學的直接錄取利誘對方,但查理一直沒有鬆口。校長揚言過節後學校要召開全體大會,由校董會決定他的處理結果,希望他謹慎抉擇。

            查理的工作就是陪伴一位退休的盲人大校。此人脾氣暴躁無常,但查理沒有選擇。大校的女兒一家出去見女婿家人,他隻好跟著大校走。大校帶著查理到了紐約,從頭等艙開始一路都是高檔消費。期間查理終於知道了大校的這次旅行是一次生命的終結之旅,大校也知道了查理家的一切和他在感恩節後將會有的大麻煩。兩人經過了數次靈魂碰撞和肝膽相照,最終一起安全回家。

            影片的高潮在結尾處。校方召開了全體大會,校長一上來就開脫了喬治,把矛頭直指查理。查理孤獨一人承受著被開除的厄運。就在校長宣布決定的前一刻大校走進會場坐在了查理身邊。他用慷慨激昂言語揭露了校長的卑鄙齷齪,讚揚了查理寧可喪失大好前程也不賣友求榮的高尚品質。影片自然以查理無罪,全校崇拜查理而高調結束。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誠實,不撒謊。在學校看到不對的事情要匯報給老師,當老師問起來都要實話實說。盡管這種品質在中國當時的環境下被扭曲成了無中生有和打小報告,但不管怎樣誠實永遠是一種無國界的優秀品質,在西方的法庭上作證首先就要求發誓隻說實話,不是嗎?

            那為什麽影片中的查理不出賣朋友,也就是不說實話卻被大家所讚賞?我想這裏有著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理由。在西方世界,家人朋友有著超越普通道德標準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法律和親情麵前為了親情而違法有時候是可以原諒的。這當然要看事情的大小,違法者的目的,絕對不能一刀切。如果違法者是為了一己私利,那就會被人看不起。反之如果是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則會得到同情。

            具體來說,如果校長是為了整頓校風而要求查理告知真相,不是為了對惡作劇的同學打擊報複,同時不用哈佛的錄取和開除學籍相威逼利誘,或許查理會願意說出真相。有時候人撒謊就是被逼無奈,為了保護自己周圍的親朋不受傷害。那個盲人大校沒少說謊,更做過不少越過道德底線的所謂壞事,但他在影片中的角色絕對是高大的,受人尊敬的。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也沒有絕對道德完美的人,一切都要看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是否還有善良,還有對弱者的同情心。當一個人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違背自己的原則的時候,這個人就足夠優秀了。

            電影是藝術品,有很多巧合,生活卻要殘酷得多。我們如何建立並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Re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