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女傭》看底層人生活
文章來源: AprilMei2021-10-17 15:41:54

           看了韓劇《魷魚遊戲》以後很快又看到美劇《女傭》的推薦。還是老習慣,先看一集再決定取舍。這一看就放不下了,女主單純可愛倒在其次,她那種出汙泥而不染的純潔氣質和積極向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算是徹底打動了我。不要說她還帶著個不到三歲的小女兒,外加無時無刻掛念著的一個不讓人省心,老不靠譜的老媽,就算是她自己又該如何衝破命運為她安排的一手爛牌,過上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呢?

            我一直以為這些底層人的生活離我很遙遠。我和大多數國人一樣,是帶著學曆或者是奔著學曆出國的。來到美國以後隻要有個大學文憑,憑著堅韌的意誌和吃苦的精神就一定能從底層很快爬到中產階級。我們可以上學,也可以先打工然後隨時尋找機會而跳出底層。至於美國的福利,食品券,免費醫療,給孩子的免費午餐,緊急避難所,各級政府的救助計劃等等,從來也沒接觸過。看了這部劇以後我對美國的福利政策有了些許了解和看法轉變,對那些我曾經以為不自立自強的底層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一個人離開父母,走上社會以後看似都是成年人,但每個人從原生家庭都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精神缺陷。年輕人相愛時一切都好,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一旦不小心有了孩子,背負了沉重的家庭負擔,就要負起養家的責任,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然轉換成有責任感的父親或母親。劇中的女主經曆過童年時期的不幸,母親遭到父親的虐待,自己的心靈也蒙上了一層時有時無的陰影。但因為跟隨母親長大,人格還算健全,性格也還正常並積極向上。但老公的童年似乎對他的毀滅更大一些,以至於成年以後很難做到理性麵對生活裏的困難。酗酒,暴力,情感虐待等等導致了妻子不得不帶著小女兒兩度出逃。

            說到這我不得不承認我是不認同反墮胎的。女子懷孕有相當一部分是非自願,非計劃內的。如果一定要保留每一個胎兒,很多時候會最終毀了母親的一生,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好處。一個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往往得不到父母完整的愛與和諧的成長環境,到最後很可能又是一個惡性循環。女主對孩子的保護算是相當成功了,我都不知道她怎麽可以做到在那樣險惡的生存條件下還能保持對女兒的絕對耐心和關照。我自認無法做到。

            我之所以喜歡此劇,也是因為女主非常獨立自強。她有機會靠在別人身上,那個對她有特殊感情的好好先生,她的生身父親,還有後來的律師客戶,都可以讓她有個喘息之地,可她卻一一拒絕了。毅然決然地帶著女兒兩次求助於家暴急救中心,自己奔忙於擦馬桶和女兒之間。就為了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不再依靠任何人。她沒有接受好好先生也是因為兩人的不平等,她不願意用自己的獨立自由換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從這一點我非常佩服她的堅韌,寧可抱著女兒在輪渡碼頭的大廳裏坐上一夜,也不開口求救,最後也隻是勉強接受了別人一頓早餐的好意。

            我一直以為白人,尤其是年輕漂亮的白女是永遠也不會遭到歧視的,他們不是高人一等嗎?可當女主第一次申請政府救助的時候就被人叫成白垃圾,還很惡毒地問她:你到底有什麽本事?她當時完全沒有反應,沒有憤怒,也沒有羞愧,而是不卑不亢地繼續談話。在商店裏她因為用了食品券而遭到周圍人明顯的白眼,她也臉不變色心不跳地隻當沒看見,這種心地的單純與內心強大並存的個性為她以後的脫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都說好人有好運氣,這話應該有一定道理。電視劇當然是要有很多巧合的,當然也是高於生活的。女主每次遇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但這也都得益於她的永不放棄。因為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她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一條道走到底。她在島上租房子的經曆就是一個,還有後來被大學再次錄取又是一例。運氣不是等來的,是不停地拚搏爭取來的。

            她堅持寫作及動人的親曆故事感動了大學的教授和律師客戶,她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贏來的客戶的好評,她都窮到底了卻不計較金錢的態度為她招來了更多的生意。靠著擦了幾百個馬桶,整理出無數袋垃圾,打掃出上百個髒不見底,臭不可聞的房屋,她為自己和女兒掙出了一輛車,安排好了後麵四年的大學生活。

            盡管很感動,我還是覺得這個角色有點拔高了。她幾乎是完美的,無可挑剔。她那個傻到家的老媽除了給過她童年時代的保護以外可以說就是個負擔。她那個親爹後來被她回憶起來也是曾經虐待過老婆並把女兒嚇進櫥櫃的暴力者。而她自己則可以永不言敗,除了幾次好運氣的眷顧之外幾乎靠著一己之力扭轉了自己和女兒的命運。這不是一般的神奇,在現實幾乎是不可能的。

            藝術作品總有虛構的部分,很多還是很關鍵的節點。在看了《魷魚遊戲》為底層內卷的沮喪之後看一點勵誌的故事給自己打打氣,實在是異常必要。

            人不管到了什麽時候都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這就是《女傭》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