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真的需要學樂器嗎?
文章來源: 十裏芳草2013-08-24 04:54:52
芳草小時候,學樂器的孩子鳳毛麟角。一日,跟母親去別人家做客,忽聞隔壁飄來提琴聲,如同仙樂一般,把芳草迷得如醉如癡!回家後,流著淚要求學琴。母親一咬牙,花25塊買了把練習琴,東方紅牌兒,看官大概已經猜出那是什麽年代。
    結果就是這把琴,改變了芳草的命運。當別人轟轟烈烈上山下鄉之際,她誤打誤撞考進了一家省級文藝團體,躲過一劫。
  芳草很快就發現,原來這琴絕非是個人就能拉好的。世界上有個東西叫天賦,雖說各行各業都需要有天賦的人去做,可藝術對人的天賦要求實在太高了。就拿學提琴來說,至少得有良好的樂感、節奏感、靈敏的耳朵(以辨別音高)、合適的手指條件……同一把琴,十個人會拉出十種不同的音色。環顧四周,她發現同期考進來的八個提琴學員,隻有一個夠得上具有學琴天賦。遺憾的是,那個人不是她。芳草後來學了英語,才知道有個詞兒叫“gifted(天才)”,它源自名詞gift,即禮物。誰送的禮物?是上帝!可上帝吝嗇得很,難得出手送這樣的大禮。著名鋼琴家劉詩昆在接受采訪時說:“隻有千千萬萬的孩子學鋼琴,才能湧現出極少數的尖子。” 孩子碰巧是郎朗一級的音樂天才,比買彩票中大獎的幾率還低!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學樂器的孩子多如過江之鯽,不學倒好像有問題了。華人還把這一時髦帶到了海外。據說在美國,大人見麵不問對方孩子學不學,隻問學哪樣(樂器)。很多家長解釋說:“我並沒打算讓他/她將來搞專業,隻是培養點兒藝術細胞而已。”這話聽起來有道理,可經不起推敲。
芳草是過來人,深知學樂器得從很小開始。別的不說,鋼琴、提琴最好從三、四歲開始學,過了十歲基本上就沒戲了。當然,隨便玩兒玩兒不在此列。著名女鋼琴家鮑蕙蕎談到當年在音樂學院求學時說:“我根本沒法跟劉詩昆比,他的天才童子功,實在難以望其項背……”
芳草還知道,學樂器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一直要達到一個穩定點。她的朋友見過一個孩子,鋼琴彈得挺不錯,至少作為外行的朋友這麽看。可過了一年多再讓那孩子彈琴,已經完全不會了,說是忘了。就是因為那孩子沒練到穩定點就停下來,結果一退到底變成零。從起步到穩定點需要多長時間?這不好說,少則三、四年,多則七、八年,甚至更長。您有這個思想準備嗎?
就芳草所知,學琴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平越來越高。每個人,包括那些著名演奏家,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就進入“高原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時每天花幾小時練琴,目的不在於繼續提高,而是保持不要倒退,特別是在技巧方麵。專業人士每天花幾小時練琴,除了保持技巧,更要在藝術表現上精益求精。可咱的孩子呢,既然不打算搞專業,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要學,有那麽多時間花在這上頭嗎?
芳草知道,現如今不論海內外,教琴都是一個大市場,老師從藝術家到二混混,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可學樂器最要緊的就是不能走彎路,一旦學出毛病,要想糾正,比從頭學不知要難多少倍。您有把握找到一位真正的好老師嗎?
芳草聽說,一些家長讓孩子學樂器,是出於現實考慮,比如在升學時可以加分兒。可如今學樂器的孩子多如牛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靠這殺出一條血路,或出人頭地,實屬不易!
   據芳草觀察,很多家長讓孩子學樂器,隻是出於從眾心理: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自家不學是不是委屈了他/她?會不會把他/她耽誤了?甚至隻因為在跟別的琴媽聊天兒時,不能讓自己OUT了。依芳草看,其實大可不必。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學什麽,應取決於本人的興趣和才能,因材施教最要緊。
寫到這兒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通篇都在潑冷水。如果您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具有音樂天賦,且各方麵條件適合學琴,那芳草舉雙手讚成。否則就放開了讓孩子玩兒吧,還他/她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