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其實根本不簡單
文章來源: 羽衣飛飛2015-02-12 13:40:45


今早去逛了逛壇子,講到一個家庭的悲劇,孩子連開四槍打死了爸爸。
不少討論,有男有女,家庭悲劇涉及到孩子,當然不可避免會被討論。有人把責任推給媽媽,說媽媽肯定很作,有人把責任推給爸爸,說爸爸一定太遭孩子恨了。
我看了一點報道,說鄰居有聽到父母在後院推搡爭執。
其實婚姻關係走到這一步,根本不是簡單誰要負責的問題。
我們很容易這樣做:把責任方揪出來,批判批判,改過自新然後一切就好了。再輪到自己家的,基本上配偶問題很多,對方隻要改正就完事大吉了。
這些想法當然都正常。如果真覺得自己錯了,早就改正了,何必等到別人說呢,就是覺得自己沒錯,才會去敦促對方改錯嘛。
其實這種思考角度是一個陷阱,一個讓人走不出的死胡同。如果把眼睛隻放在“人”身上,一切就都沒救了。
你看,這個妖怪,明明跟我一起又自私又差勁,怎麽到了那個人的跟前就變得跟天使一樣,難道是狗熊想的一樣?想來想去,總難免會有挫折感,不知道何去何從。
就算人家是狗熊,是一窩的蛇屬,但人家也是幸福的狗熊,想想多氣。更可悲的是,那個狗熊,居然曾經跟自己肌膚相親過,還生過孩子,哪隻眼睛沒長好跟他/她居然廝混了那麽多年啊?!
真要按這個思路走,女的都會變成祥林嫂,男的都會變成祥林叔。
活到一定歲數,我們大抵上都不會找到一個人抓住人家衣襟就開始訴苦,但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難免各種憤怒想不開,隻是有人說出來,有人把傷口藏起來罷了。
這世上有太多心裏有傷,臉上不在乎的人。
傷口不是一扒就好的,情緒上的垃圾如果沒有好的疏通渠道,隻一味抱怨生氣怨恨它會越積越多的。
怎麽辦?改變思維角度,很明顯,批判“人”隻會陷入死胡同,那麽往後推一推,重新理順。過去不可追,但現在和未來還在手裏,幸福其實沒有那麽想象那麽遙遠。
新的角度是什麽?那就是:夫妻關係要看彼此的互動,彼此的心理需求,不是1+1=2的關係,你50我50成就100%。婚姻是乘法,你50我50最後隻有25%的質量。
怎麽把乘法做好呢?話題太大,很不容易落到實處,我就簡單舉幾個我在群體治療過程中的例子來講講我自己的心路曆程。
之一:為嘛我倆總吵架
我跟我家領導沒結婚之前和剛結婚之初吵架是很多的。我當時的結論是領導身上問題太多,如果他的問題解決了,架就沒的吵了,要麽他改,要麽分手,沒說的。
但是呢,上帝很幽默,他讓我們吵這麽厲害的兩個人又特別吸引,我們吵了好,好了吵,不肯分,隻等到一天吵煩了,吵翻了,吵累了,一哢嚓拉倒。
後來我先累了。
在累了之後,我告訴自己,再最後努力一次,用我所有的心力,所有的智慧再努力一次,死馬當活馬醫。
就是那時候我學的親密之旅,帶小組。
這個帶小組,其實就是群體治療。
比如,課程要求我們在每次上課開始要做存款練習,存款練習就是兩個人麵對麵,眼對眼,近距離地表達對對方的感謝之情,每堂課都有這個要求。
這個要求其實是很難的呀。我們幾個上課的,平時是很相熟的姐妹,大家嘻嘻哈哈可以,可是誰閑著沒事眼睛對著眼睛說“阿花你是多麽可愛的一個人,昨天你替我把垃圾倒了,還幫李四買東西,你簡直就是我的天使。”在我們傳統裏,這些是多麽的油嘴滑舌兼虛偽。
我是個好學生,既然老師讓做練習,我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的。那段日子,我天天觀察幾個姐妹做的事情,全部都放在心裏準備到時候存款用。這才發現,原來她們身上的亮點天天有!隻是我平時眼瞎看不見。
可是另外幾個呢,堅決反抗不肯做練習。
平時很強勢的那個堅決反對,平時很溫柔的那個也是拚命反抗,平時很調皮的那個就更是吵吵,剩下幾個消極抵抗,不理不睬。
我呢,如果不是跟大家相熟,遇到有人反對,估計肯定也就非常通情達理地先不做,然後再想個辦法繞幾個彎子,想方設法讓大家知道存款到底有什麽益處。
問題就在於,我們平時太熟了,熟到可以誠懇地告訴對方自己真心的想法,不隱藏,不裝,不委屈自己。
於是衝突就來了。
我當時的做法是,更強勢地告訴那位強勢的,必須做,沒的商量,我先來。拉起一個人的手,開始告訴她我對她種種感謝。對方開始很扭捏,聽著聽著她的眼圈有點紅,說很感動,從來沒有人這麽細致地觀察過她,這樣點點滴滴記住她做的種種事情。
然後幾個人被我趕鴨子上架都做了。
我相信她們心裏都很不舒服,覺得我很強勢。
而我,也覺得別人強勢。
這種彼此感覺上的強勢,其實是距離造成的。因為親,因為在討論最敏感的夫妻關係,大家都很關心,又不太能夠處理好的問題,就顯得衝突很多。
牙齒隻能咬到舌頭,牙齒跟耳朵是不相幹的。
所以在家庭裏,隻有夫妻才會有那麽多的衝突,不相幹人等,見麵禮貌客氣當然看著都很順眼。
這是為什麽很多人說:你別看他在外人麵前通情達理,溫柔賢惠,慷慨大方,在我麵前,根本不是一個樣子的。
其實每個人,在家人麵前和在陌生人麵前表現都有所不同的。
因為距離不一樣,因為互動不一樣,夫妻是在一起跳探戈舞,需要配合,而在外人麵前基本是在獨舞,隨便跳跳就可以了。
既然距離近,吵架和鬧矛盾就很自然了。
而我恰恰在跟小組裏麵的人的互動裏,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強勢的,越遇到強勢的人,我越是想讓對方認可我認為是正確的東西。

距離遠還能夠客氣幾句,反正不幹我事,誰管誰啊。
這時候我才第一次把眼睛放到自己身上,開始認真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主要是我與老公之間的互動。
因為親,因為近,說話做事從不拐彎抹角,直接表達想法,不太照顧對方情緒。對方也因為親,遇到讓他不爽的話,直接就給扔回來。
這種強勢與直接,其實是因為在心理上當對方是很親的人,就好像小時候跟爸爸媽媽在一起,餓了就哭,渴了也哭,隻要哭了,表達了,父母就會過來滿足自己的要求。
這種心理程式,是嬰兒心理程式。
我們在婚姻關係裏,很容易用兒童的心理程式與對方溝通。
這是你該做的,你的責任,讓我來說已經不應該,還讓我想辦法好好說,那跟外人有什麽區別?你是我最親的人,你就該照顧我,你就該愛我,愛我是你的責任。
夫妻之間,一旦撕開這層溫馨的麵紗,把夫妻關係變成了親子關係,那麽很多矛盾自然就出來了。
這是為什麽心理學家說,愛情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延續,這是從心理需要層麵來定義的。
表麵看起來形形色色的吵架,說穿了,無非是需要得不到滿足,需要對方做更多,或者對方做的太差勁,希望對方改進,我吵你,你改了,就跟小時候我們一鬧父母就給奶吃一樣。
可是畢竟誰都不是誰的父母,已經斷奶了,靠吵是不行的。
心理上的那個小孩子必須長大,成熟,懂得用合適的方法表達需求,甚至在沒有表達需求之前先看看有多少需求是可以自己滿足不必讓對方負責的。
因為人家不是你爸你媽,就算是你爸你媽,十八歲以後也要把你趕出門去自己獨立的。
學會克製很重要,學會溫和很重要,強勢對強勢隻會兩敗俱傷,任性在彼此熱戀的時候是情感促進劑,到了婚姻關係裏,一直的任性會讓對方心累,反感。丈夫如果不管家裏的事,以為娶了老婆自此就是大少爺,那麽日子早晚會過出問題。
下麵一章,我會寫為什麽丈夫這麽不願意參與“親密關係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