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夏日回國-吃來吃去,還是家裏的飯最可口啊
文章來源: 生活的一角2014-07-30 14:16:27
每一次回國,吃都是心頭大事。飛機一落地,我們就立馬由人變為饕餮,嘴裏念叨的都是此時不吃何時吃,吃一頓少一頓啊,減肥的事情也都甩到腦後了。奇怪的事,外麵的飯吃多了,也累得慌。在餐館飯店吃飯,吃個一頓還好,吃了兩頓就有點膩,再吃一頓脾胃就感覺不能愛了。我的總結是飯店的飯畢竟是飯店的飯,匠氣太重。在這樣的時候,反倒是家裏的飯,吃起來像細水長流,服服帖帖。我覺得小時候吃的東西對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形成真是影響深遠啊。不管走多遠,總是想著那一口。我媽自認為不是個做飯好手。他們平時吃飯都很簡單,也就是早飯需要動下油鍋炒個絲瓜茄子之類的菜,晚飯都不吃了。我回來了,才給我們做些菜。都是些簡單的炒菜,我特愛吃,特香。新鮮的茄子切成絲,和青椒爆炒,過幾分鍾就出水了,味道很棒。市場上買的平菇,和黃瓜一起炒一下,也很鮮。塌西葫蘆,把西葫蘆切成細絲,拿麵和雞蛋拌一下,放到鍋裏呈餅狀的煎熟,很香。特別要提的是買新鮮的花蛤蜊,放一點紅皮幹辣椒和青椒一起爆炒,等蛤蜊開口了就盛出來,要多鮮有多鮮,人家美味啊。每次在家吃飯,還要喝一碗現熬出來的綠豆粥,溜溜縫。想著這邊中餐館的buffet裏也有炒花蛤,可是把花蛤做成那個樣子,還要對厚厚的醬,真是畫蛇添足,浪費食材啊。

在手機裏找了幾道照片,是我們在姥姥家吃飯時候照的。現在一看,肚子又開始咕咕叫了。這道是豆角燉排骨。姨父的手藝。肉味很濃,調料味隻有淡淡的八角味,非常好吃。已經熬的軟軟的豆角?泡在肉汁裏,別提有多好吃了。我就做不出這個。每次我做燉肉,肯定要放很多調料,反而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當然這邊的肉肯定也沒國內好。為什麽美國這邊買不到這樣的豆角啊?



每次回來,姥姥都要做炸魚。在姥姥家我的嘴不能停半分鍾,姥姥會不停的給我塞各種吃的。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想起那幅“在老人眼裏,你是這樣的--非洲難民麵黃肌瘦的模樣”。哈哈。



姥姥醃的醬蒜和醬黃瓜。不能叫糖蒜,因為糖蒜一般都是白色的並且是甜的。姥姥做的是醬鹹味,有小時候的味道。我很喜歡。



煮老玉米。肚子太飽了,我都沒吃。



做飯是要有耐心的。小姨一展她的手藝,給我們現做的涼皮。每張涼皮裏都有濃濃的親情。先把麵反複洗,洗出麵筋,然後把麵沉澱一下就可以上鍋拿專門做涼皮的圓盤做了。

提一句,現在外麵賣的涼皮也不便宜了。六塊錢一小碗。

看,有多少張涼皮。我們人多力量大,基本一頓就吃完了。


蒸好的麵筋


這是配涼皮的調料。一個地兒有一個地兒的拌法。俺覺得花椒水,蒜泥,醋,辣椒油和黃瓜絲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喜歡兌麻醬,西北喜歡兌芥末粉。都很好吃。



這是拌好的涼皮


小姨知道我愛吃麵筋,給我的那碗裏塞滿了麵筋。

哈哈,再來個特寫。


中午那頓吃的剛落下尾聲,舅舅姨夫就搗鼓著晚上燒烤的東西了。拿新鮮小羊腿切丁,醃一下,穿在鐵簽上。雞翅也是醃一下串起來。


然後就是燒烤啦。又是吃個肚圓。

放個也算河南特色的涼拌菜吧。黃瓜拌荊芥。新鮮黃瓜,新鮮荊芥拿蒜泥和醋拌一下。我不是特別習慣荊芥的味道,但是大熱天裏吃還是挺涼爽的。


燒雞



還有我還沒回國就嚷嚷著要喝的老母雞湯。去年回國,把這茬給忘了。我還記得小時候一個很甜美的回憶就是家裏煮一鍋香氣包都包不住的淌著黃油的母雞湯。很多年都沒有喝過濃鬱的母雞湯了。這次燉的還差點。可能湯太清了,黃油不夠多。


這個也是我點名要吃的菜-涼拌萵筍。萵筍吃起來脆脆的,帶著一絲清甜。
炒紅薯葉。這個菜有點炒過了。紅薯葉子都是以前鄉下喂豬的食材,現在倒也是十分推崇的健康食材。我從小就喜歡吃紅薯葉。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個竹籃子,跑到鄉下的田間去摘紅薯葉。隻挑尖尖的還沒有完全長綠的嫩葉掐。這次回來被告知其實老葉子也好吃。

啊。。。扁豆!! 為啥這邊買不到啊。這個豆角吃起來口感和味道都很特別。


放個在菜市場拍的楊梅。

還有荔枝(去年的圖,我的舊帖放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