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新解
文章來源: 紫蝴蝶20132015-10-16 16:29:41

 

我們家每天早上的早餐桌上,總是風雨無阻的擺著4個煮雞蛋,小女兒每天都會在4個煮雞蛋中挑來撿去,艱難地找著她最滿意的那個。

 

她不是想挑最大的那個,也不是想挑最漂亮的那個,她是要挑最小的那個,因為她不喜歡吃雞蛋,事實上,她從小胃口就不太好,想方設法讓她多吃一點一直是我的挑戰。

 

雞蛋能孵出小雞,說明雞蛋裏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這個理論我也不知道從哪裏看來的,於是我堅持每天都逼著她要吃一顆雞蛋。

 

有天早上,小女兒又在四個雞蛋中挑來撿去,這個拿起來皺著眉頭看看放下,那個拿起來看看又放下,好長時間都拿不定主意,老公看著她若有所思地說:“孔融可能也是胃口不好,不喜歡吃梨子,於是挑了個小梨,就因為他是聖賢的後代,就被冠上尊老愛幼的美譽”。
 

普及一下“孔融讓梨”的故事。

 

中國曆史上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故事是這樣講的:“一日,孔融的父親買了一些梨子回來,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從而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

 

多麽正能量的一個故事,卻被我老公新解成:“孔融胃口不好,不想吃大梨子,就說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吃。”

 

我忍俊不住笑著對老公說:“誰讓你不是聖賢,不然“TT讓蛋”也能成為成語流芳千古了。”

 

(以前寫的隨筆,最近比較忙,找出來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