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向老公解釋天下為公的
文章來源: 布蘭雅2016-10-14 12:22:52

每次帶老公去唐人街,都會看到一個“天下為公”的牌樓。波士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到處都是。有一天他就好奇地問這是什麽意思,是不是中國城市?我含含糊糊說是,就是Chinatown.

後來,他的中文大有長進,說,這麽些年你一直在騙我,天下為公 根本就不是中國城的意思。我狡狡黠擠擠眼,那,你說啥意思。他說這四個字都很好寫,筆劃少,但湊在一起說不準,央求我告訴他真實的含義。

我一看機會來了,就說:老公啊,你要對我好。不然的話,全世界的男人都可以是我的老公。天下為公,懂了嗎?

他大駭,說:真的嗎?看著我的眼睛,告訴我你沒有再騙我。你說,這麽句話,掛在唐人街什麽意思?

一開始還想強辯,把天下解釋為全世界,為就是Can be,公就是老公。  後來確實無法解釋為什麽放在大街上。隻好坦白。

可具體怎麽解釋我也弄不大清楚,就拿出手機搜索。他說你也不知道意思啊。我說這不想解釋清楚準確一點麽。 我認真地對他說,這幾個字是孫文寫的,就是現代中國的那個創始人。意思是:天下是大家的。

這回他滿意了:Make Sense!

百度百科是這樣說的:  【出處】: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這樣的解釋真是有點誤導。如果這麽說,那就是孫中山想當皇帝。 他確實“臨時”當上了,把封建皇帝拉下來了。但後來,他也傳子了,他的長子孫科當了三院院長,選舉高票,也差點當了皇帝。當然了,孫文自己是賢,他兒子孫科呢,也確實是個賢,伯克利畢業的,後來讀了哥倫比亞。

不行,得看原文。

孔老師在《禮記·禮運》裏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才是孫文期望的,也是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人描寫的人類理想社會。兩千年後西方的“共 產主義”有點相似,但反而落後於兩千年前中國的構思。因為共產倡導暴力革命,這樣的社會決不是理想的社會。共產理想也描述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但比起“天下為公”差老鼻子遠了。

人類最崇高的理想社會應該是這樣的:天下都是大家的。按賢德和能力選用人才,社會講究信用和睦。 對所有人都很親而不是隻對家人親,對待別人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老了也有保障,成年人都認真做事,孩子都健康成長。老弱病殘的生活都有保障,男人都有滿意的工作,女人都嫁有個滿意的郎君。不浪費社會資源,也不私自拿回家。有能力的人都努力工作,決不偷懶遊手好閑浪蕩大街,或者隻顧給自家幹活,卻在公司裏磨洋工。於是,不會發生偷雞摸狗,謀財害命,造反謀逆,殺人放火之勾當。那時候,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防盜門,防盜窗,密碼,鑰匙,門鎖全部消失。那才是: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