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聰明女人不做全職媽的四大理由
文章來源: 鳳梨蘇2013-07-19 11:15:54

        一直想把我在做全職媽媽、職業女性,最後又轉成全職媽媽的過程和經驗向大家分享,正好看到這篇文章,就接著作者的話,談談我自己的感想吧。


生老大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時是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她,,作為普通的留學生,我們跟大家一樣,經濟上常常是捉襟見肘。好在我們沒有消沉過,一直相信麵包會有的。


也許是因為第一個孩子,加上沒有老人來幫忙,與老公之間的摩擦就常常發生,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因為孩子的教育。老公對待女兒的態度就是一個字:“寵”。我常常說他分不清“寵”和“愛”的關係。但是,我的經驗也不豐富,理論上也說不過老公。


待到老大四歲的時候,老二出生了。老二出生時老公已經工作。我還在繼續讀書。等到老二三歲時,我找到了工作。其實在家讀書帶孩子期間,我還是很羨慕那些職業女性的,簡曆也投過,隻是那些工作都不是很好,直到後來在一家高科技的公司工作,才算心裏踏實下來。


剛剛工作的時候,我和老公常常忙得焦頭爛額,看在每兩周的pay check份上,心裏才算稍稍平衡。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該學的東西都上了。那個時候,我們基本上無法全家一起吃一頓安穩飯。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少。雖然保持每周日的家庭會議,但是,孩子們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麽,我們並不是很清楚。 那個時候,如果我會去學校陪她們吃一頓午飯,是孩子心裏最開心的事。但是,我們卻常常做不到。我和老公後來在每年的春節期間去學校,給學生們介紹中國的新年。每次的這個時刻,我們孩子都非常得意和開心。


等到老大讀高中,老二讀初中的時候,她們開始不太喜歡我們去學校了。我們下班回家的時候,孩子們常常是待在自己的房間上網。我們家沒有裝美國有線電視,隻裝了中文節目。因為我們知道,下午的電視節目是最髒最亂的,我不希望她們自己在家看。


       我在老大十年級的時候辭職下來,開始做全職媽媽的。做了全職媽媽後,我常常是待在學校做義工,這個期間,我跟那些美國媽媽們可沒少學東西。小到去菜市場買菜,大到工作等等。在這段時間裏,我才真正有機會了解孩子們。我慢慢學會去聽她們喜歡的音樂,了解她們的朋友,巴結她們,給她們做駕駛員。我心裏清楚,我的這些功夫沒有白花,我可以第一手掌握她們的時間和社交活動。我不介意孩子們犯錯誤,隻要她們肯告訴我就行,我會耐心地陪著她們,盡量去改正錯誤。我想,如果我還在工作的話,我不可能有耐心去做這些事的。我關注孩子們的成績,但是我並不要求她們一定要考到怎樣怎樣,我更在乎的是她們的品格。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太難掌握,但是在品格的培養上,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直到現在還在努力。這不,這個假期裏,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看《Lies young women believe》,我買了三套書和作業,我們一起看各自的書,然後再討論,這種情景和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感覺,將來可能會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記憶了。


        因為是女孩子,所以我常常要求她們自身的修養,她們並不是那種會什麽都聽我的孩子,她們也會跟我理論和發火。我必須要常常按住自己的火氣,去跟她們解釋。我不忌諱對她們說到怎樣做一個妻子和母親,女孩子總有一天會為人妻、為人母,我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的毛病,但是,孩子們一旦給我指出,我都會努力地去改,她們也會偷偷地關注我,看看我是不是真得在自控。 有段時間,孩子們天天玩遊戲,我也陪她們玩,夜裏起來幫她們種菜、收割,但是我都是要求我們所有人都是在做玩自己的事情之後,才可以玩。我在家的這段日子裏,孩子們身上的毛病在慢慢地改,她們身上的怒氣也相應與以前有了很大的收斂。


現在孩子在上大學和高中,我又改變了話題,跟她們探討男女朋友、同性戀,以及憧憬著的她們將來的家庭景況。


我的經曆中,我覺得孩子小時候,我們的工作不會太影響孩子的教育,一旦上了學,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半職或全職在家。 文中提到的一些擔憂大可不必。美國是一個比較保護女性的國家,先生得養著太太一輩子,即使離了婚,隻要太太沒再結婚,先生得要養著太太,直到去世。至於經濟上,雙職工當然手頭會寬裕些,但是別忘了,孩子在我們身邊的時間有限,一旦這個時間過去了,再多的錢也是買不回來的。


以上隻是我的個人經曆和心得,不一定會得到每個人的認同,說出來,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