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小學的入學測試題想到慣性思維
文章來源: SnowFallingOnWater2015-04-05 20:24:21
據說這是香港小學的入學測試題,問停車的號碼是多少? 
 


 
不知道有多少成人能答對這道題。不過我想寫的不是這道題的答案,我想到的是:成人,越是年紀大,思維模式就越固定。這裏說的年紀大,不是專指老人,指的是中青年到老年。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用手機或 tablet很不讚同,覺得會累眼睛。我繼女的媽媽以前一直反對女兒用手機,她固執地認定使用手機有輻射。當然手機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有的話,有多少危害,這些還都沒有一個公認的結論。 而我繼女的媽媽不是個老人,她反對時她也才30多歲,但是她不是個科技迷,她很晚才用電腦,也很晚才肯用手機,因為她對新出的電腦網絡科技都不了解,因為不了解就產生抵觸,認為不是她熟悉的就一定有問題。她的思維模式停留在她上學時接受的知識。
 
社交網絡(social media)從90年代末興起,但真正開始流行要到2006年臉書,twitter開始有大量用戶使用。記得我是2007年注冊的臉書,有一個朋友非常反感臉書,他很肯定地說他是決不可能用臉書(這位朋友當時也就30來歲)。他認為這種網絡上的社交很沒有意義,因為他從小到大理解的社交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和真實朋友的交往,網絡社交對於他的理解很虛擬,不真實。我想即使現在2015年還是會有很多人持有這種想法。我無意在此爭辯網絡社交是好還是壞,我想說的隻是成人對新事物的抵觸。這也是為什麽社交網絡上年輕人更多的緣故。
 
年紀小時容易接受新知識,即使是你生活中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因為對世界還沒有認知,覺得什麽都可能。年紀越大,形成了自己認識世界的一套認識論,世界觀,就不容易接受新知識,尤其是以前從沒有聽說過的。當然,這也是為什麽年紀小時容易犯錯,因為對世界認識不多,經驗不多。而年紀大些,見的人多,經曆的事多,會有個常識,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然而恰恰因為這個常識,成人對於新事物,新知識接受的程度和時間都更長。
 
你呢?你對於新事物容易接受,還是不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