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需要這樣一次閱兵了!】
文章來源: 老生常談122015-09-02 10:26:00

【我們太需要這樣一次閱兵了!】

 

為什麽要搞大閱兵?國外很多人不理解,國內的人就都明白嗎?7月30日, 中央政治局舉行集體學習會,請軍事科學院的專家講解抗日戰爭,習近平主席主持這次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習主席730講話是我們理解抗日戰爭的綱領。習主席講話內容主要有三點: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這主要是做曆史的縱向比較。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近代史上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105年後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勝利。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這主要是做曆史的橫向比較。長期以來西方媒體對中國戰場在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采取貶低, 歪曲,甚至無視,抹殺的態度。美國和歐洲西方國家的許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對中國人民的犧牲和貢獻完全處於一種無知狀態。

3)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這個問題一直是中國年輕人和海外華人思想最混亂的地方。有許多文章列出了詳細數據來論證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也有許多文章列出詳細數據來論證相反的觀點。

在這裏我先講幾件事:

過去國共兩黨都是說8年抗戰,也就是從1937年的七七事變到1945年的八一五日本天皇投降詔書。

現在我們講14年抗戰,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前麵6年日本2萬軍隊占領中國東北,國民黨軍隊沒有抵抗, 30萬國民黨東北軍退到山海關以內,把東北拱手讓給日軍。東北抗日聯軍與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一直在血雨腥風的環境下戰鬥直至抗戰勝利,抗聯中的大部分部隊是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聯與國民黨沒關係。 長期以來曆史學家論證是蔣介石下令不抵抗還是張學良下令不抵抗,這種論證並不涉及問題的本質。這是國民黨抗戰意誌不堅定,沒有擔當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一個突出表現,這也是當時全中國各黨派團體的一個共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天美國英國對日宣戰,第三天國民政府對日宣戰。

當時全麵抗戰已經4年多了,國民政府連對日宣戰的勇氣都沒有。不對日宣戰,國民政府就有與日本“談判解決”的回旋餘地。美國參戰了,國民政府就不需要這個回旋餘地了。

在中日戰爭中, 日本能不能完全吞並中國?我們看看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以鋼產量為例:

1937年日本鋼產量580萬噸, 中國4萬噸。1943年日本765萬噸,是二戰時的最高峰。

1940年美國鋼產量6076萬噸,德國2154萬噸,蘇聯1832萬噸,英國1230萬噸,意大利226萬噸。

1943年德國連同占領區 鋼產量共3460萬噸。 1942年蘇聯鋼產量810萬噸,1943年850萬噸,1945年1230萬噸。

日本1940年人口7200萬,中國人口是4億多,是日本的6倍。 日本經濟實力遠低於美國和歐洲大國。 蘇聯,美國,英國向中國抗戰提供援助。日本沒有外部援助。 蘇聯牽製了日本在東北的60萬關東軍,使之不敢南下。 如果中國抗戰意誌堅定,日本不可能完全吞並中國,但是中國也沒有能力把日本侵略軍驅除出中國。

國民黨政府中的許多高官認為,中國抗戰必敗。所以有國民黨副總裁投降日本,組建南京汪偽政府。六十萬國軍成建製投降日本,變成偽軍;加上國軍散兵等,偽軍人數達到二百萬。這二百萬偽軍的唯一對手是八路軍新四軍。這也是國民黨不能擔當抗戰中流砥柱的佐證。

1938年日本組織武漢會戰時,日本軍火生產已經難以滿足需求。武漢會戰之後,在正麵戰場上日軍的攻勢顯著減弱,中國的全麵抗戰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在相對穩定的戰線上與國民黨軍隊對峙的日本軍隊占侵華日軍的35%,而在日軍占領的廣大區域裏擔任守備任務的日軍占侵華日軍的65%。

1937年8月,國共合作形成抗戰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國民政府按照3個師的編製發給八路軍軍餉。後來又確定新四軍為一個師的編製。兩年後八路軍就從4萬人發展到20萬,但編製和軍餉沒有增加。 1941年,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取消新四軍番號,停發八路軍軍餉。 實際上,八路軍新四軍從高級幹部到士兵都是沒有工資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支軍隊的士氣。 很多學者論證八路軍在正麵戰場上沒有貢獻,選擇性忘記了國民政府不給八路軍軍餉,糧食,武器彈藥,軍服和物資,等等這一事實。

國軍抗戰中最大戰役是1937年八一三上海淞滬會戰,國軍先後投入70萬兵力;最著名的事跡是10月謝晉元副團長率一個加強營400餘人堅守一個大型混凝土結構倉庫4晝夜,擊退數倍與己的日軍進攻,擊斃日軍200餘人,自己僅傷亡20餘人,然後全部安全轉移。著名劇作家田漢,陳白塵為此創作了舞台劇《八百壯士》。

可是在2個月後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高級軍官丟下建製基本完整的10萬國軍倉皇出逃,失去指揮的士兵和中下級軍官被日軍俘虜後,和20萬平民一起被殘酷屠殺,造成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抗戰中,國軍在正麵戰場上投入兵力10萬以上的會戰有22次。國軍將士中有很多氣壯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分析這22次會戰就可以發現,全部都是防禦作戰, 沒有一次是對日軍占領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反攻;時間多數在1941年以前。

1943年是二次大戰的轉折點, 在歐洲戰場上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 蘇聯紅軍開始反攻。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開始反攻。中國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而正麵戰場上日軍仍然在進攻,國軍仍然在後撤。 1944年6月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德國法西斯陷入兩麵作戰,節節敗退。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勝利,逼近日本本土。可是在中國戰場,1944年春到1945初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攻勢仍將國民黨軍打得敗退千裏。蔣介石在1945 的元旦公告中感歎說:“國土喪失之廣,戰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恥辱之重,實在是第二期抗戰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頁。” 新一軍新六軍反攻緬甸北部,恢複滇緬公路交通線,打得好。但是還有那麽多國軍為什麽在中國土地上打得不好呢?

美國不願意承受登陸日本本土的巨大傷亡,希望日本在美軍登陸前投降。美國希望中國軍隊積極反攻,減少美軍的壓力。可是國民黨消極抗戰, 希望搭美國打敗日本的順風車,保存實力,以便戰後與共產黨攤牌。許多坐飛機到印度去接受美軍訓練的國軍回國後沒有在戰場上與日軍照過麵, 有些國軍在日本投降時還在印度受訓。

日本投降時,國軍的主力與日軍的主力和日本占領的大城市距離很遠,國軍要迅速接受日軍投降成了大問題。 今年7月,美國之音采訪台灣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少將,談台灣對大陸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反應,我看過這個視頻,還在上麵做了留言。

這位發言人說,在國軍序列中有210個師,八路軍隻是3個師的編製,新四軍隻是1個師的編製, 他們在抗戰中的作用是很小的。 台灣國防部發言人對抗日戰爭的知識都如此片麵,可以想像台灣的許多青年學生對這段曆史的認知會是多麽膚淺。

實際上,到抗戰結束時,八路軍新四軍已經發展到一百萬,解放區人口達到一億。 很多學者論證共產黨是靠著抗日戰爭中在敵後發展壯大,打下了基礎,然後在抗戰之後的內戰中戰勝了國民黨。這些學者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沒有人規定國民黨不能去敵後發展。問題是國民黨為什麽不去敵後發展?這是因為敵後的環境非常殘酷,國民黨軍隊根本不可能在那種殘酷的環境下生存。

大量事實表明,國民黨才是抗戰勝利的最大既得利益者。美國在抗日戰爭中對中國的軍事,財政和物資援助全部落入國民黨手中。抗戰結束時,國民黨軍隊有13個軍全部是美械裝備,其中包括國民黨軍的5大主力,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18軍,整編第74師。

現在的許多海外華人,是從海外的中文網站上了解抗日戰爭,在國內是看不到這些中文網站的。這些網站上有許多文章和大量跟貼都是一邊倒的說共產黨不抗日。許多80後90後,對抗戰的曆史事實已經形成既定立場,你談的史料與他的既定立場不符,他就聽不進去。 所以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美國人史迪威的意見。

1942年史迪威中將任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後來升為四星上將,因為與蔣介石意見分歧太大,1944年被美國政府召回。現在的台灣學者談起史迪威總有些言左右而顧其它。 其實史迪威與蔣介石的分歧,拋開一些具體的細節不說,核心的戰略問題是兩條:

1)史迪威要求有全中國軍隊的指揮權,這樣他就可以把監視陝甘寧邊區的胡宗南四十萬大軍調到抗日前線。 2)史迪威要求將美國的援助物資按照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分配,這樣他就可以把部分美國軍事援助物資分配給八路軍。

這兩條當然是蔣介石不能接受的。 史迪威痛斥國民黨政府腐敗,軍隊腐敗,派係林立,作戰消極。這些意見當然不可能幫助國民黨有任何改進。 1944年10月史迪威回美國之前,給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寫了一封信。但當時延安沒有發表,後來的北京中央檔案館裏也找不到。1988年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要拍史迪威的傳記電影,在美國陸軍部的檔案中找到了這封信的原件,全文如下:

“親愛的朱德將軍: 由於我被解除在中國戰區的職務, 我謹向您,共產黨武裝部隊的首腦,為我們不能在今後的對日作戰中合作深表遺憾。您在對我們共同的敵人的作戰中,發展了卓越的部隊。我曾期望與您聯合作戰,但現在此事已成泡影。 祝您戰鬥順利並取得勝利。 我謹向您致意。 真摯的J.W.史迪威 美國將軍”

南京市政協專員王楚英老人,曾任史迪威的聯絡參謀和警衛隊長。史迪威臨別時對他說:“孩子,你知道未來中國的希望在哪裏嗎?我告訴你,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70年風雲變幻,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70年前的史實似乎變得有些模糊。錯綜複雜的現實世界中 ,針對中國的崛起又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許多不同的問題。 我們需要回顧曆史,讓中國和世界的人民和政治家記住曆史。 我們需要展示國家的力量和自信,展示國民的團結和自信。 我們需要表達我們對現實世界中許多問題的態度。 我們需要這樣一次隆重的紀念,需要這樣一場莊嚴的閱兵 。

2015年8月30日
【ZT微信】 

幾曾回首:【我們太需要這樣一次閱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