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煒落馬與中國升不起來的紅太陽
文章來源: 三希堂客2017-11-25 22:20:33

 中宣部副部長, 前中國互聯網監管沙皇魯煒落馬, 在官民和新聞界引發了巨大震動。基本上雜音不多, 國內外的左中右一片叫好。官方媒體連續發文狠批其是"兩麵人"。"魯不僅不能代表網信辦和網信幹部隊伍的形象,恰恰是敗壞了網信辦的形象"。與以前被打倒的官員一樣, 一瞬間有關魯煒與女明星交往的相片和傳言在網上瘋傳。

  讀書不多的魯煒,八十年代起從事新聞記者工作,一直升任至新華社副社長;此外還擔任過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北京市副市長。2013年起擔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並在2014年5月兼任中宣部副部長。魯煒的下場同當年秦城監獄建設者一樣。這位”網絡信息封鎖製度的總設計師”, 曾意氣風發, 鐵腕控製輿論, 打壓不同聲音。結果栽倒在自己一手建立的鐵幕網絡內, 有口難辯, 有怨難申, 當然得不到任何同情。.

  為何中共十九大後首拿魯煒開刀?民眾開心之餘, 不妨冷靜一下。魯煒落馬究竟是因為貪腐喝人奶, 還是昔日紅太陽鬧劇的翻版?

  魯煒倒台後, 麵對輿論的激烈反彈, 官方緊急禁言並開始為核心洗滌和美言。以下是幾個範例:

---接近習的核心消息透露,2012年習驟登大位後,阿諛奉承之徒紛至遝來。對種種言過其實的肉麻吹捧,習不僅反感,且對吹捧特別肉麻的人特別有警惕之心。---

---大陸民間和官方對習的馬屁式吹捧,不是19大後才有。較早民間製作歌頌習的歌曲如"包子鋪"和"習大大愛著彭麻麻"等,官方也製作地方衛視春晚"不知道該怎麽稱呼你"。這些拙劣宣傳和肉麻吹捧,到底是習近平被蒙蔽而"昏聵",或民間和地方官僚"愚忠",甚或根本是"高級黑"?---

---幸好,對習近平崇拜登峰造極時,官方終於出麵緊急煞車並糾偏,以遏止越來越離譜的邪風。貴州"黔西南日報"對習冠以"偉大領袖"後不久,省委宣傳部即奉令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對習的宣傳禁用"偉大領袖習近平總書記"稱謂,並指令各機關單位,把懸掛有上述稱謂的畫像全部撤下;該報電子版這些內容已被刪除。---

---中共近日曝光的"近期文化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內部文件規定:"凡有『偉大領袖習近平總書記』字樣的掛像,沒有懸掛的,停止懸掛;已經懸掛了的,一律撤掉。"關於各級各類文件用語問題,即日起,無論白皮還是紅頭,一律不能使用『偉大領袖習近平』的用語。"---

---有分析認為,中共官方緊急刪文,表明大搞個人崇拜並非習近平的"上意"。新華社17日發布"習近平:新時代的領路人"文章,冠以習近平"新時代的領路人、開創性的領導人、偉大鬥爭中形成的黨的核心、為人民謀幸福的勤務員、有擔當的國家改革發展戰略家、重塑軍隊和國防的統帥、國際舞台上的大國領袖、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八大稱號,被看作是為媒體宣傳"立下標杆"和"畫框架",防止再出現過分宣傳,導致效果適得其反的做法。---

  如果知曉紅太陽毛30年升起的路徑,並親身經曆過文革,將這幾年的官方輿論導航梳理一下,再在大陸城鄉走一圈,則不難發現這些愚昧表演的套路和結果。簡言之,沒有啥高招。魯煒落馬僅是紅太陽鬧劇的開始,高潮還未開始,大戲還在後麵。

  毛澤東的紅太陽夢早於上世紀40年代,早期的鼓吹者包括張聞天,劉少奇,文革前後有林彪等。1969年中共“9大”時, 已紅太陽高掛,萬歲聲一片。這些鼓吹者當然全無好下場,成為後人的笑柄。說煽動也好,愚昧也罷,文革時期紅太陽鬧劇的基礎仍然是民眾的土壤。毛深知底層民眾的封建文化意識,加上信息封閉,那個時候,小小的煽動即可匯成紅色的海洋。現今的核心們熟知這段曆史,但大多未經過正規教育,更談不上有國際和時代視野。他們醉心於少兒時期的夢幻,所謂的“不忘初心“,加上權力的傲慢和周圍馬屁精的操作,新的紅太陽鬧劇因此草草開鑼登場。

  毛澤東的紅太陽夢被後來的鄧批的臭不可聞,加上教育普及和對外開放,文人出身的江胡時代根本不敢再觸碰造神運動,因為知道這是一條死路。

  但民眾的愚昧封建土壤並未完全消失,這讓那些愚昧的老紅衛兵們看到了希望。新核心出現後, 妞妞捏捏地試探了幾年,“東方又紅”等少不了也是魯煒的傑作,但很快慘淡收場。魯煒被撤換互聯網總監管是2016年6月,成了替罪羊。習的親信徐麟上場,看看近來的表演吧!

  全國城鄉已形成了紅海洋, 抬頭彎腰全是對新核心的巨幅吹捧畫麵, 票子花了不少,連寺廟也沒放過。那陣勢,已超過文革時期。有人從手機和網上傳來了上麵的圖片,全有官方的背景。

 

  但最大的麻煩是百姓!民眾完全不給力,對宣傳視若無睹,核心能不急嗎?

  筆者最近遊曆北上廣和大片城市鄉村,親眼目睹民眾的冷淡或對造神運動的厭惡。文革的主體是年輕人和大中學生。如今這個群體早已變樣,教育程度普遍高,視野寬闊,和跳舞廣場上的大媽有天壤之別。這個群體大多閱曆不深,對操縱的“愛國”話題敏感,但對新造神運動不感興趣,冷嘲熱諷者眾多。

  郭文貴的爆料流傳甚廣,中下層官員們早已心知肚明,但不敢提名字和評論。但選擇性反腐的事實卻常掛在嘴邊上,唉聲歎氣者眾多。我特地觀察了京滬各大書店,民眾對外譯中或民國的人文曆史書籍感興趣。例如梁啟超撰寫的晚清《李鴻章傳》和《曾國藩家書》等, 竟然有十幾個版本。但堆在大門口的,吹捧紅太陽的上百種圖書,卻難見人瀏覽。完全見不到文革學毛語錄的情景,見到翻書的幾個全是長者,偶爾還漏出鄙夷的神情。

  回到魯煒倒台的話題,這位網絡沙皇跌的真冤枉,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新上任的中宣部能不能再力挽狂瀾,重新將紅太陽捧起是個躲不開的話題。新核心登基紅太陽寶座心急如焚, 而民眾卻僅關心油米醬醋柴。一方麵鋪天蓋地宣傳政治,另一方麵封網禁言,不許談政治。結果這個奇葩的社會,處處都是火藥桶。最近的北京大火,驅除“低端人口“和虐童等事件在網上燃燒。官方的解藥仍然是封網禁言和輿論導航。這樣的紅太陽不升也罷,升起來了,會跌的更慘。

時事述評: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128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