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雜記 65 淺談海歸出路在哪裏?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12014-02-07 04:20:30

一回美,就聽到許多關於海歸不適應的議論。當然談論的範圍都是一些過去圈裏的人,他們回國後的種種不適應、孤獨和煩惱。其實這樣的問題在每個海歸的華人身上應該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而隻是輕重區別而已。這一問題具有一定普遍性又是客觀存在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環境都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如南方的水果和蔬菜到了北方就很難有好的收成;北方人很難適應南方房間裏沒有暖氣的冬季,所謂一方水土養
一方人就是這個道理。

這會兒,朋友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時差倒過來沒有?事實上倒時差就是意誌力和自然力的一次較量,歸根結底還是適應問題。它最終驗證一條真理,人不勝天。你可以呈英雄,但實現不了,困勁來臨時一頭牛也得倒下。隻要兩眼合上,意誌就退居二線,主動讓位與睡眠了。自然力真的是不可抗拒。

我回國時間雖不長卻養成了閑不下來的毛病,如果沒有時差這隻老虎擋路,也不至於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顛倒黑白了。正因為時差問題,讓我們飽嚐適應之苦。

就像大部分海歸一樣,兩種社會下生活的人,從不習慣到習慣,同樣是適應問題,而它帶給人們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體現在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中,從而演化成許多人生悲劇和倒錯,也是不爭的事實。比如我在前麵文章了談了那麽多留在國內的理由,但一踏進美國國土,就感受到人文環境和空氣的優勢和好處,空氣裏那種甜滋滋的味道和國內的煤煙刺鼻的感覺有如置身與天堂和地獄之間,那種恬靜和淡定與浮躁和扭曲又似碧潭的平和之美和季風所裹挾的塵土飛揚所造成的破壞力一樣旗幟鮮明。我們的靈魂終將遊走與東西方文化、社會和生活環境完全相悖,信仰和價值觀完全不同之間。而適應不適應也是未來所必需時刻麵對的問題。

我以為海歸的最大問題就是適應問題,而不是單純能力問題。而想不想,願意不願適應又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其實古人早就為我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適者生存,但有多少人對此能真正用心體會並付諸行動呢?其實國人也有適應問題,我們那代人的驕傲,神童寧伯,當年何其風光,現在不是也因為不適應社會而出家做和尚去了嗎?那些用在抱怨生活,社會的人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莫不如用來積極地實踐,學習和研究國內社會本質,時代特征,人文區別和如何寬容和適應客觀存在不是更積極的人生態度嗎?而心情好壞多取決與生活的態度。擺正心態,努力適應,前途也一定光明。不就是一個周期性的循環過程嗎?隻要把當年闖蕩世界的雄心抱負,豪邁和積極進取精神重新發揮一下,重現過去輝煌又有何難呢?其實在這一過程中戰勝自己是很關鍵的一步,適應社會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一味強調客觀不從自己主觀上找問題是最愚蠢的表現。

總之擺正自己的位子,增強融入意識和盡量忘記過去生活,工作習慣和一些所謂的原則,是所有海歸的當務之急。而無論從善如流也好,隨波逐流也罷隻要保持做人的底線,在是非麵前做出正確選擇,如采取讓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處理問題,想做到如魚得水也不是不可能的。說實在的,目前國內大環境對海歸非常有利,還有相繼出台的許多傾斜政策,如果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破繭成蝶,展翅高飛本非難事。

說一千,道一萬,想快樂的活,有質量的話,社會大環境是一方麵因素,而最主要的還是心態要端正。知道自己是老幾,能適應不同社會環境,而且有作為的人才是真正的生活強者。在此我們倒是真要學習混世魔王的道行了。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海歸,它隻是一種生活選項,許多人就適合生活在國外。而生活好壞,能否實現人生價值,從來都是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比如許多海外華人已經在自己的生活裏做到了如魚得水,他們也是真正的人傑和所有華人們的驕傲。

另:剛剛國內一個記者朋友和我談到有關休士頓華人慘案一事,她說國內跟帖很負麵,居然有60%人幸災樂禍,她還說一個民族沒有了同情心,就是墮落的開始。還問我海外是如何報道的,你們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