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彼得案一陪審員被曝可能撒謊,梁案重審再加碼
文章來源: 凱南2016-03-29 04:58:05

  梁彼得案一陪審員近日向媒體透露,他的父親曾同樣因槍支走火獲罪,入獄服刑逾7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法律界人士關注:這樣一個家庭背景與梁案密切相關的人為何能夠通過審前篩選,成為12名陪審團成員之一?該陪審員家屬罪史曝光又將對梁彼得案產生怎樣的影響?華裔資深律師莫虎26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訪,表示此事將成為推翻陪審團有罪裁決的又一個理由,為梁案重審加碼。

 

  《每日新聞》(Daily News)26日報道稱,多名陪審員對布碌侖地區檢察官湯普森(Ken Thompson)建議輕判梁彼得感到不滿,其中一名62歲的白人男性陪審員表示警員犯錯應當和普通人判一樣的罪、服一樣的刑,不然起訴梁彼得就沒有意義。

 

  該陪審員還在采訪中透露,他的父親當年同樣也曾因槍支走火意外射中朋友,結果為此在監獄服刑7年有餘。

 

  陪審員的短短一句話在報道中並不醒目,但看在專業人士眼中卻大大有問題,一些法律界人士迅速指出,按照常理,像該陪審員一樣家屬曾經和被告有相似控罪的人幾乎必然會在審前篩選陪審團的時候被排除,這個人竟然能夠通過排查,成為梁案十二名陪審員之一,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華裔資深律師莫虎26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訪,對該陪審員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莫虎表示,每一名參與審前篩選的準陪審員都必須接受法官、檢方律師和被告辯護律師三方的共同盤問,問題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生活經曆、罪史、是否受到媒體影響等等,同時也將被問及家庭背景,如是否曾有家屬被逮捕、判刑、入獄,或者成為罪案受害者等等。審前篩選的目的就在於排除掉可能因個人因素而對案情產生偏見的候選人,就梁彼得案而言,這樣一個父親曾經意外走火傷人並坐牢的陪審員根本就不應該通過審前篩選。

 

  莫虎指出,該陪審員通過篩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審前篩選時盤問得不夠細致,沒有刨根問底弄清他的家庭背景,導致關鍵信息沒能暴露出來;另一種是這個人在接受盤問時撒謊,為了某種目的否認家屬有走火傷人罪史,欺騙法庭。

 

  莫虎進一步指出,如果是因盤問不細導致此人混入陪審團,梁彼得當時的辯護律師羅百能(Robert Brown)和柯詩慈(Rae Koshetz)難辭其咎,甚至失職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如若屬實,此事或將成為他們在梁案中犯的第二個重大錯誤。

 

  但對這樣嚴重的刑事案件來說,盤問家庭背景才是常規,而且不但辯方需要嚴密審問,檢方和法官陳丹尼(Danny Chun)也同樣不會鬆懈,法官還會在篩選時詢問比較概括的問題,例如“是否有任何家庭成員與案件有關”等等。因此,基本上不太存在盤問不細導致此人回避上報家庭背景的可能性。

 

  而如該陪審員在審前篩選時撒謊,掩飾其父犯罪曆史,從而得到加入陪審團的機會,他將被控以撒謊罪,因為每一名陪審員候選人接受盤問前都必須舉手宣誓誠實。一旦證實此人確係欺騙法庭,對梁彼得案接下來的進展將是大利好。

 

  莫虎指出,目前梁彼得律師團應當迅速行動,調看審前篩選陪審團時的法庭記錄,首先搞清楚到底有沒有問到這個人的家庭背景問題,一旦確定此人說謊,還可以向法官陳丹尼提出補充動議(supplement motion),要求就此事舉行聽證(hearing),傳召該陪審員上庭,並申請讓法庭準予更多的時間進行調查。與此同時,梁彼得一方還可以聘請私家偵探聯係其他陪審員,調查此人是否在陪審團討論案情時表露過自己的偏見。

 

  莫虎表示,他已經查閱了梁彼得律師團向法庭遞交的20頁動議文書和地區檢察官湯普森的輕判量刑建議,從目前的情況看,梁案在中級上訴法庭的重審機會很大,該陪審員的家庭背景問題也為重審加碼,成為推翻有罪裁決的又一個理由。

 

轉載自紐約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