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林彪和粟裕的異同
文章來源: 欲千北2015-08-21 05:29:05

林彪和粟裕是中共奪取政權時功勞最大的兩位將領。我對軍史懂得並不多,這些想法已有20多年,迄今未變。

  1. 戰略眼光。二位都是一流的,但粟裕更有把握全局的能力,能從整體上,正確的認識和分析決定戰局勝負的主要因素,在中共軍內首屈一指。 1946年,粟裕反對毛澤東黨中央的北撤指令,力爭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結果以劣勢兵力,7戰7捷,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勝利。1948年,他幾次拒絕毛要他率部脫離江北根據地,渡江南下的戰略決策,最終說服了毛澤東。不僅如此,粟裕提議,並成功地組織指揮了淮海戰役,以大體相同的兵力,完勝對手國民黨軍。粟裕在50年代初,就提出要優先發展空軍,他指出:“建設一支比較強大的空軍和國土防空力量,應成為全軍建設的中心環節。”再次顯示了粟裕的戰略遠見。林彪當機立斷,指揮1946年的四平保衛戰大撤退,是一個案例。但與粟裕相比,我認為林彪的戰略眼光略差一些。
  2. 戰役指揮能力。林彪粟裕都是第一流的,計算緊密,旗鼓相當。粟裕更善於抓住戰機,出奇招,敢於以少勝多,所以常有出人意料的戰果,前麵提到的蘇北七戰七捷就是突出戰例,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等亦是範例。林彪在戰役指揮上考慮比粟裕更加周密,謹慎,所以林彪指揮了很多漂亮戰役(遼沈,平津,等等),失敗次數比粟裕少,安全係數高。
  3. 戰術素養與部隊戰力培訓。林彪對戰術的重視和素養超過粟裕。林彪總結的“一點兩麵”、“三三製”、“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是四野強大戰力的重要因素。沒有看到粟裕在戰術上有重大建樹。這裏說的是他對部隊戰術戰力的重視不夠,粟裕身經百戰,本人的戰術素養當然是一流的。父親給我講過一個小小的軼事。抗戰結束後,國共內戰,一次粟裕到三野陶勇部隊的司令部視察,突然發現有一個團的國民黨部隊向村子快速進發,當時隻有少量警衛部隊(連或營,記不清了),大家很緊張。但粟裕毫不慌張,一點懼色也沒有,極為沉著,看到村子裏有一座地主護院的炮樓,笑笑說,沒事的,進炮樓。他的四個警衛員,每人一支卡賓槍。我父親受命火速到鄰近部隊求援。結果援兵還沒有跑步趕到,敵軍發現村子裏有共軍防守,已經繞道遠去了。林彪和粟裕都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但與粟裕相比,林彪更重視幫助下屬提高指揮能力和戰術素養。在林彪的培養指導下,四野的軍、師指揮員的指揮能力總體超過三野,基層指戰員的戰術和戰鬥力也超過三野。由於林彪對戰術的重視,對培訓部下重視,林彪部隊的傷亡比例低,獲得勝利的代價小,這是林彪深獲部下擁戴,所部士氣高昂的重要原因。粟裕對戰術的重視不及林彪,對下屬的培訓指導下的力氣不夠。個人認為粟裕所部戰術上最明顯的不足之處是攻擊時,在關鍵點上的火力不夠集中,不夠強大。所以三野部隊,與戰術素養高的國民黨部隊作戰就比較吃力,如對胡璉部,黃伯韜部作戰時,就是如此。有些戰役,粟裕的戰役指揮是正確的,抓住了戰機,形成了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麵,但由於下屬部隊的戰術素養不足,導致戰役失敗。比如南麻戰役,國民黨軍胡璉的整編十一師固守待援。粟裕以2,6, 9三個縱隊圍攻,但部隊沒有正確的有針對性的戰術,戰役準備不夠充分,雖三倍於敵,終遭敗績。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三野,離開了粟裕的指揮,軍一級的戰役,打得遠沒有四野漂亮。金門戰役的失敗就是佐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軍事上,林彪粟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總體來看難分上下。在人品上,粟裕明顯優於林彪。在東北,林彪因為一樁關於大功率電台的問題,沒有重用有軍事才能的陳光,難免讓人懷疑有私心。林彪有能力,有威信,但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就大躍進慘敗的原因,為毛澤東作長篇強力辯護,報提拔之恩。把一貫緊跟、死忠的羅瑞卿,柯慶施、陶鑄等人都比了下去,是他飛黃騰達的神來之筆,也種下了日後機毀人亡的禍根。而為人寬厚正直的粟裕雖然仕途受挫,卻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