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體外實驗,療效真假?
文章來源: 欲千北2014-08-22 00:39:58
登載於騰訊評論,今日話題的文章,《又是板藍根“萬能神藥”的真麵目》(2013-04-05 2387 期),對板藍根的療效提出疑議。板藍根價格便宜,且很多人認為療效顯著,因而名聲顯赫。我個人的切身經驗支持板藍根對初發流感的有效性。近年來鍾南山院士的研究團隊有兩篇板藍根作用機理的論文發表。第一篇是In vitro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by a crude extract from Isatis indigotica root result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viral attachment》,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5: 793-799, 2012, 見網友 viewfinder 提供的 linkhttp://www.spandidos-publications.com/;第二篇是《Antiviral activity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derived clemastanin B against human and avian 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 in vitro》,Int J Mol Med. 2013 Apr; 31(4):867-73 link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403777#我知道這兩篇文獻,但受條件限製,無法看到第二篇原文,隻能看到摘要。所以我的看法主要依據第一篇論文。

 
體外實驗的重要療效指標是 IC50 (即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的縮寫)。板藍根粗提液對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有效,來看一下對這幾個病毒的板藍根有效成分
Clemastanin
B
IC50 ,兩個抗病毒西藥amantadine ribavirin 相應 IC50,以及Clemastanin
B
IC50 與西藥IC50 之間的比值


 

注,由於無法看到第二篇原文,Clemastanin B(板藍根成分)的  IC50  數據取其數值範圍,西藥amantadine ribavirin 的數據取自第一篇文獻。

 

 

根據上表,板藍根成分Clemastanin B 的藥效確實不如西藥。如果 IC50 的比值接近於1,則藥效接近(不考慮體內分布)。如果比值上升,則相對藥效下降。Clemastanin B 相較於amantadine,比值在1.7 – 48 之間,約有一個數量級的差別。更為粗略的比喻就是體外實驗的結果顯示,Clemastanin B 的藥效大約是amantadine 藥效的10% 。與ribavirin 的差別更大一些,但仍屬於一個數量級差別的範圍。總的來說,有差距,但不太大。因此,我認為實驗證實了板藍根的有效性,也支持很多朋友和我個人的經驗,即板藍根隻在流感發病初期有效,在中後期無效。而amantadine ribavirin 在流感中後期均有效。實驗“可以解釋為什麽板藍根用在流感初起之時效果好,一旦過了初期,效果就下降。板藍根衝劑服用後,有效成分在血液內的濃度不會很高,隻有在血液內病毒濃度很低時(流感初起),逃脫板藍根作用的病毒數量很小,機體的免疫功能可以成功抑製殘餘逃脫的病毒。一旦血液內病毒濃度增高(過了流感初起),逃脫板藍根的病毒數量大大增加,超出了機體免疫功能的抵抗力,此時板藍根效力下降。他們的數據也印證了某個網友不用成藥衝劑,自己直接用生板藍根煎服,效果極佳(似乎可以預防),估計是因為自己煎服的濃度高。讓人高興的是,他們的試驗結果顯示,病毒對板藍根很難產生抗藥性。”(引自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236/201401/18669.html).
 

 

體外實驗藥效的差別,在我看來,提示可以提取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並加以人工化學修飾,提高藥效。天然藥物青黴素的升級換代就是實際例子。但從進化博弈的角度,高療效藥物一旦產生抗藥性,而且幾乎或遲或早都會產生抗藥性,就更難以治療。青黴素現在的困境也反映了這一點。
 
人們早就認為,天然藥物的療效可能與多種成分的協同作用有關。這一論點是否適用於板藍根,還有待於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