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懂圈的寶貝10 – 翻十倍價並帶爭議的小瓷瓶
文章來源: yinny自拍2022-05-05 09:42:12

古董交易與收藏,都有一個繞不開的議題,那就是古董年代的鑒定。‘古’ 意味著十個口,古董就是讓人們議論的。當今春蘇富比香港上拍了一件乾隆琺琅彩綬帶耳葫蘆扁瓶之時,業內已嘩然。4月29日該瓶最終以成交價為14,895,000港幣易手,大家更是爭議不休。

 

這個瓶子是出自英國西約克郡的藏家,據說是七八時年代購入的。顯然,這件不是出自顯赫家族的藏品,而此條件往往是對拍品的一種加持。其實,對此瓶所引起的爭議是從去年7月開始的,英國的Woolley & Wallis 拍行首先推出此瓶進入市場,並定其為民國產品。業內一下子分成了兩派,一部分認同拍行的鑒定,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是乾隆到代的琺琅彩器。

這些上手圖片是該瓶在英國拍賣之前群裏的一位朋友私送予吾的,並詢問吾的意見,以便他競拍。最初,吾對此瓶的印象是釉色晦暗,畫工粗糙,可以推晚至民國。然而,吾仔細查看底胎圖片,發現其質地堅實細膩,是乾隆胎。最後,此瓶以19萬英鎊落槌,由與吾共識之人入藏。幾個月後,藏家以近十倍的價格翻手,這在業內怎不引起波瀾?就連這些上手圖也成網紅資料被競相轉載。

大家共知,同類器型與人物紋飾的琺琅彩器在兩岸故宮各有一件。上圖是台北故宮藏,與下圖北京故宮藏的瓶子做比較,台北故宮的藏品質地與製作更加精細。

而這類西洋人物母子圖的紋飾,可以在多件作品中發現。受郎世寧等人的西洋畫法影響,宮廷畫師繪製的母子圖案也有陰陽向背的手法,臉部多塗有褐彩。

由於乾隆的技師掌握西洋繪畫技法不夠嫻熟,在一些作品上就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狀況。比如這件小瓶上的母子,為了讓臉部更有立體感,畫師把人物鼻尖部濃重地塗抹,這顯然是個錯誤。因而,縱觀存世的琺琅彩器,無論是館藏或私藏,都可以發現繪畫水準不一的情況。

一般來說,琺琅彩器中的人物紋飾有兩種,西洋或是用中國傳統技法繪畫的。而即便是傳統畫法,也可以看到畫師引進了西洋元素,在臉上塗抹褐彩,以表現立體,但有的作品因掌握不好光線的明暗,開臉就不倫不類,反倒很現代。

總之,在乾隆時期的琺琅彩器中的人物紋飾,繪畫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帶有西洋繪畫技法的作品,拘謹、模仿、甚至還有臆造。該小瓶上的童子紋飾,是傳統與西洋繪畫技法相結合的產物。臉部的陰陽明暗,用胭脂紅彩代替了褐彩,略令人有感突兀。但整體上說,它是市場上難得的一件乾隆琺琅彩綬帶耳葫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