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雜感——2015 暑期遊
文章來源: 鼓樓2015-09-14 09:11:34

東京是三千多萬人的大城市,街麵上明顯比上海北京還要擁擠。路過涉穀,看到那個著名的幾條道路匯集的路口,綠燈一亮,人流如昆蟲般從四麵八方匯集,這個場景,在許多以東京為背景的電影裏出現過。起初以為是因為周末, 但常駐東京的朋友說天天都是如此。銀座的街景並不讓人印象深刻。著名的三越百貨裏陳列的多歐美大牌,價錢比在美國貴,我們毫無興趣。倒是在東京晴空塔(Sky Tree)下有巨大的商城,賣日本特色商品為主,值得一逛。晴空塔號稱世界最高塔, 其實早就被迪拜塔超越,天氣好的時候登塔,不僅可以俯覽東京全景,而且可以看見遠處的富士山。我們去時正是陰天,雲霧昭昭能見度很差,富士山沒有親見。

京都歸來不看寺,可我們還是去了有名的淺草寺和明治神宮。去明治神宮那天正值日本的什麽節日,處處有露天舞台的表演,神宮外表參道封了路,專供遊行表演的隊伍通過。隻記得鬧哄哄的很熱鬧,載歌載舞之外,另加敘事講解,日本話激勵哇啦也聽不懂,但大多語調激昂像是生氣吵架,與舞者們微笑平和的表情形成很大反差。明治神宮裏有幾對人結婚,司儀前導, 盛裝的新人在前,後麵跟著來賓的隊伍在院裏繞場一周,自己也成了遊人圍觀的風景。這和國內婚車大隊招搖過市異曲同工,有點無聊。據說能在這裏結婚的,非富即貴。淺草寺並無深刻印象,隻記得寺前掛著的幾米長一隻大草鞋,據說意味”立足農耕“。日本這個製造業為主的國度,立足農耕是幾百年前的事。寺中佛堂前有對聯一幅:“佛身圓滿無背相,十方來人皆對麵”,寫的實在好,再應景不過。對聯下一個捐錢的大木箱幾米見方,盛的是信徒麵對佛祖時的心意。淺草寺大殿是我們在日本碰到唯一允許拍照的佛殿。

東京的地鐵有幾十條,出門遠的坐地鐵,近的打的。不像在京都,城市小,我們出行隻靠出租, 出門前背熟幾個要去的地名上車告訴司機就成。日本的出租車多老式豐田皇冠,擦得錚亮,裏麵往往還鋪著雪白的鉤針織物。出租車很少宰客,我們一次去朋友處司機走錯了路鑽進死路,連連道歉之餘,連忙將計價器翻上,表示下麵路程不再收費。但我遇到過司機不下車搬行李的,大約是和不收小費有關。東京地鐵的標記很清楚,大多有漢字,乘坐挺方便。

在日本一周, 街頭看到的90%是日車,也有奔馳寶馬雷諾保時捷等歐洲的牌子。美國車一共隻見過四輛:克萊斯勒300一部,卡迪拉克Escalade一部,牧馬人一部,雪佛萊卡邁龍大黃蜂一部。 日車多本田豐田馬自達等大眾品牌。 美國常見的兩田和尼桑的豪華車Lexus, Acura Infiniti中, 隻見過淩誌一種,後兩個牌子一輛也沒見過。城市街頭少見加油站,看到的兩家油泵懸在屋頂,油槍從上麵掛下來很是奇怪,這恐怕也和節約空間有關。

到日本不能不吃和牛和壽司。在京都第三晚兒子就鬧著要吃壽司,別人推薦的名店關門歇業,無奈隻好在麗茲吃它那一千日元一個的壽司,兒子吃得挺高興,我覺得滋味很一般,而且性價比太差。東京去的壽司店在六本木,店麵小,壽司又新鮮又好吃,和美國的山寨產品大有不同。比如芥末是事先在壽司裏放好的,而且並非每種都放,沒有芥末化在醬油裏蘸著吃一說;我們喜歡的鰻魚壽司顏色要比美國的淺很多,沒有那麽多醬料而更講究本味。價格也便宜,四個大人兩個孩子使勁兒點最後結賬才一萬多。吃和牛的小店坐落在澀穀的背街小巷,我們地鐵下來,明知就在附近可就是尋它不著。無奈上了輛出租,車子開了三分鍾不到就停下到了地方,司機大不高興。陋店出美食,小店由一對老夫婦經營,專賣鐵板燒烤的神戶和牛。牛肉就Ribeyefillet兩種,廚師小心地把牛肉在鐵板上略烤後切成小塊兒,放在每人麵前吸油用的麵包片上,吃時無須再加任何的作料,牛肉想必預先稍稍醃過。這真是肉的精華!鮮嫩得入口即化。這樣的牛肉,價格不菲,一份七千五百日元,我這樣胃口必須兩份方夠。太太不愛吃牛肉,對此並不領情,說“嫩有什麽稀奇,肥肉多一點罷了”。我趁機說你別吃了,別糟蹋了好肉。

日本一周,我們也嚐了流行的拉麵章魚丸子之類,普遍偏鹹,拉麵通常油膩,並沒有太好的印象。倒是在京都一家叫“奧丹”的連鎖店吃了餐豆腐席感覺很好:主菜就是是清水煮豆腐蘸了醬料吃,味道不錯。日本菜多魚蝦,少蔬菜水果。太太總是抱怨飯館裏提供蔬菜不夠。超市裏蘋果真是論個賣的,富士蘋果二百多到三百日元一個,折美元二塊多。比起美國Whole Foods裏通常美元一磅的有機富士蘋果要貴一些。

東京街頭的男女著裝顏色普遍素淡,灰黑白多見,沒有太多姹紫嫣紅。女子普遍皮膚顯得白嫩,那是化妝的緣故。日式西裝窄肩細領前短後長很難看,不知道為什麽要如此設計。東京男人拎包的挺多,當前流行的式樣看來是類似女式Tote bag那樣帶領把的大包,日本大老爺們兒一本正經挎著女裏女氣的大包很搞笑。東京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日本男人化妝塗指甲油的娘娘腔不少。這也許是好事。

東京街頭很幹淨,和美國的小城類似。垃圾桶確實很少見,往往在街頭攥著個礦泉水瓶子走很久都扔不掉。新幹線下車的月台上看見過有人下車後內急般直奔垃圾桶,站成一排,紛紛從身上包裏掏出各種垃圾往裏擲。為什麽不多設點垃圾桶呢?是為了節約空間、人工?還是認為垃圾桶本身就是不潔汙染源? 新幹線列車上小小空間, 廁所居然分成男、女和通用三間。 男廁隻有站池, 門上鑲一大塊透明玻璃能看見裏麵低頭方便之人的上半身。這又是個奇怪的事。

日本汽車左行,行人路也靠左,自動扶梯上站著也要靠左,這種“倒行逆施”,我們剛開始還很不習慣。在地鐵的出口上行電梯上無意間靠右而立,忽然後背被人粗魯地觸了一下,閃過身來,一個麵色陰沉的中年男人垂著眼,一聲不哼從身邊擦過。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街頭行人少笑容,顯得沉鬱。服務業裏的工作人員往往滿臉堆笑,但笑容是工作的一部分,生活裏抑鬱的人工作裏怎麽真心笑得出來?對兒童也不是很友善。六歲的兒子,在餐館座位上爬上爬下,不隻被一次侍者過來提醒坐好;進商店兒子觸摸了並非不適合觸摸的商品,也被製止,店員當著孩子的麵,把被動過的東西歸回原樣,這在美國是不可思議的事。

晚上十點鍾的地鐵裏坐滿了穿白襯衣的上班族。在此工作的朋友說這裏男人一般早九點上班,晚上加班到八、九點再和朋友同事出去喝一杯,十點鍾回家是常事。其實工作效率並不高,日本許多公司是付加班費的,有事沒事都會拖到那個點多掙點錢。另外日本人照章辦事得能力強,隻要有章可循的事一般能辦得認真漂亮,但一旦打破常規,就往往露怯, 創新能力差了點。日本人不僅排斥亞洲人,也排斥歐美人,日本社會對外國人來說,禁錮得像木桶,水潑不進。

晚間地鐵隆隆地駛過一個又一個燈火通明的車站。車裏的人木呆了臉,想著各自的心事。日本人在資源異常稀缺人口極度稠密的地方建造了有序高效的社會,不得不令人佩服。但此處並非久留之地, 我想回家了。

 

 

2015 暑期遊——從京都到東京 (京都篇)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958/201509/10718.html

 

淺草寺的大草鞋

晴空塔

 

明治神宮裏的新人

壽司

和牛

豆腐宴

街景

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