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記——為什麽辦“圓圓其說“這個公眾號
文章來源: 兩者之間2017-06-18 07:01:36

認識我的都知道,我打小就是書蟲。等到了美國,又多了一個愛看電影的毛病。因為
老外對我說,隻要你看了五百部沒有字幕的電影,以後英文保準能說得和美國人一
樣溜。之後英文究竟長進到什麽程度另說,但讀書和看電影的習慣卻一直保留下來
了。每每看到精彩處,瞬間變身超越時空,或拍案叫絕,或涕淚橫流,恨的是身邊
沒一群可以分享的朋友。再看下去,發現一個更大的問題,生命有涯,而電影書籍
卻如汪洋大海,無邊無際。要以有涯度無涯,時間怎麽都不夠用。而且選擇一多,
往往讓人覺得無所事從。唯一的辦法就是隻挑選好的喜歡的,有代表意義的來讀來
看。既然自己嚐過甜頭,或者走過歪路,就忍不住和身邊的朋友分享其中滋味。再
往後,看"羅輯思維",聽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從中受益良多,也想學他們那樣,
做個知識的搬運工。你忙,沒時間,就讓我來做你的書童,從一部書裏篩選出三五
頁的精髓,一出電影重現兩三個精彩片段,餘下的,讓你自己決定,該把生命浪費
在哪些你喜歡的東西上。

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絕不隻是虛相幻影,而是別人的魂魄精血所化。暢遊書影
之間,任它帶你騖八極,遊萬仞,從此天上地下再無時空羈絆。去,去不到的地方。
遇,遇無緣相識的朋友。聹聽別人的智慧,品味別樣的人生。

就自己而言,讀萬卷書還差得遠,飛萬裏路卻是有的。 十幾歲出國留學的經曆,免
不了離鄉背井之苦,卻也使我有幸見識到外麵世界中的其它可能。林語堂大師曾這
樣點評自己:"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讀宇宙文章。" 聽聞如同棒喝,心想,"正是如
此"。這也是我傾其一生,最想做的事。雖然才學不及,但勤勉的心思卻是一樣。

雁過留聲,書影留痕。看完讀過精品,總想留下些什麽來與人分享。一支羽毛筆,
交纏著電影膠片,繞了兩個圓。集書評,影評,散文三合一概念的"圓圓其說"來了。

推送"圓圓其說"這個書影點評,想做的,無非就是架一座橋。通過一本書,一部電
影告訴你,無論身處何地,你的悲歡離合愛恨嗔癡,其實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在
浩瀚人海中絕不孤獨。感謝所有幫助過"圓圓其說"成形的親朋好友。我能回饋大家
的隻有以後多發良心之作,做到"不是精品不看,不是有感不寫。"  每篇書評影評,
傳遞的都是一個態度,一種觀念。如果你喜歡,請多多轉發推送,好不讓圓圓的聲
音,沉默在喧囂的世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