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漫長的季節》,想寫點什麽
文章來源: fengxiang2023-06-11 09:57:21

             記得80年代,讀過蔣子龍的大作《燕趙悲歌》。現在搜索這部小說,百度百科是這樣說的:“《燕趙悲歌》是一篇改革小說,與蔣子龍其他改革小說不同的是,描寫的對象從城市轉到了農村,從工業轉到了農業。《燕趙悲歌》正l麵地反映了奔騰磅礴勢不可擋的改革潮流,反映了在改革時代中國農村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和農民空前富裕的社會現實,揭示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消費市場的最大潛力在農村而不在城市這一生活規律,反映了改革的必然。”

          改著改著, 到了90年代末, 成千上萬的人下崗了。我在東北有親戚,聽到了好多關於下崗工人的事情。 有好多是夫妻雙雙下崗。 男的去農村收雞然後在城市賣。而女的真的就有象《漫長的季節》裏樺鋼過磅員李巧雲 那樣走進了夜總會。記得當時社會就流傳著一個段子:“下崗女工莫流淚,昂首走進夜總會。有吃有喝有陪睡。誰說婦女沒地位,那是萬惡的舊社會”。 這些人真的是太難了。 後來市政府不得不出台一項政策,必須保證一家有一個人在崗。

     在這些下崗工人中, 有好些人是20幾歲時被下鄉,4,5十歲時被下崗。 半生就這樣被時代玩弄著,抽打著。 而他們的艱辛後來卻被類似於 “人們向熟悉的工廠,慣性的生活甚至確定的人生揮手告別”這樣的官方語言輕描淡寫了。

       我問過國內一位生活還算不錯的同學關於國企改革的事情 。 他說:“朱鎔基是對的。但也確實苦了一些人。 但要奮鬥就會有犧牲。 我們的五星紅旗不都是用無數先烈的鮮血染紅的嗎”?  Interesting!

       前幾年看《大江大河》, 在東海化工廠改革中脫穎而出的宋運輝在劇尾慷慨陳詞:“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我願意做一個矢誌前行的逐夢人,誌之所趨,窮山距海,不可阻擋。我不想辜負這個時代“     《漫長的季節》的結尾,樺鋼廠火車司機王響走到一片玉米地, 看見年輕的自己開著火車駛過,喊了句” 往前走, 別回頭“  。  每個時代有迎趕時代的強者,也有大浪淘沙被時代甩在後麵的“弱者”。 喜歡《漫長的季節》這部劇,讓人知道那個時代有宋運輝們,也有千千萬萬下了崗的王響們。

        喜歡這部劇所有演員的表演, 尤其喜歡邢三,王陽和媽媽,聾啞弟弟,黃麗茹的表演。當然還有馬隊。 那段拉丁舞帥極了。 扮演馬隊的陳明昊往往被說成是章子怡的同學。其實他的表演水平不比章子怡差,隻是運氣不如章子怡好罷了。

   也喜歡導演的一些導演手法。  當沈墨殺了港商,殷紅, 響起了歡快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 當王響告訴年輕的自己“ 往前走,別回頭”,  卻傳來了薑育恒的《再回首》。

        而當年劉歡的那首溫暖鼓勵下崗工人的“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的《從頭再來》卻沒出現。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