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淺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文章來源: fengxiang2020-01-26 18:27:11

    讀了王朔的《致女兒書》。 在書中王朔談到了他和父母: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麵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麵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

     王朔和父母的關係如此。王朔和他女兒的關係如何無從知曉,隻知道王朔女兒結婚時他未出席。 我想王朔應該是個特立獨行, 對父母和子女關係拎得清的人: 你結不結婚,和誰結婚,何時結婚,在哪結婚, 和我有嘛關係?

     王朔作為父親連女兒婚禮都不參加也許讓人覺得太過冷漠, 但孟非在相親節目中提到, 太過人情味的父母也未必讓子女領情,比如父母的催婚,催生,讓多少子女對父母厭煩,疏遠。

     昨天看了徐崢導演的《囧媽》, 這部電影實際也在探討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劇中的徐崢內心是愛母親的,但麵對母親的種種“愛”, 他壓抑,他厭煩,他想逃脫。 這部電影和王朔的《致女兒書》, 都為父母尤其是中國父母如何和子女相處提供了些啟示

     啟示一: 我們經常聽到“養兒防老” 但心甘情願地為父母養老的子女真的不多 。“奶奶(王朔媽媽)不說話了,她現在最怕我不管她。前一陣和她聊天,說我有可能出家修幾年密宗,她第一反應是,那我怎麽辦。她這種凡事先想到自己的本事我真服了。 前麵說的希望我再成個家隻盼我過得好的話立刻不對味兒了。我歹毒地說,你靠自己唄,還抱什麽幻想,還不明白人最後總是要孤獨。”

    其實誠實的王朔說了別人不敢說的實話。 我周圍有太多這樣的朋友, 聽到太多他們對老去的父母,尤其是生病的父母的抱怨。 一朋友的母親老年癡呆10年, 走丟三次,現在臥床不起, 每次和她談起家事, 聽到的都是要活的尊嚴,體麵的話。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子女都不例外包括我自己。 

啟示二:父母不要覺得對孩子有恩。看過一美劇,好像是《The cosby show》 , 裏麵的teenage 女兒對父母憤怒地說:” 是你們要生我, 不是我讓你們生的我。”生孩子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養育就是責任,不是施恩。不是說讓孩子不懂感恩,而是父母不要索取感恩。一把屎一把尿的這種話隻會讓子女反感。

  啟示三: 孩子成年,就該放手。 父母和子女的蜜月期到孩子成為teenage的時候就結束了。 子女開始叛逆實際就是警告父母他們想逃離了,他們想被 “disowned" 了。 王朔對他媽媽:“我說咱們不親密你不 知道嗎,咱們之間應該客氣,你不要再對我品頭論足,頭發長短,穿什麽衣服,一天吃什麽,你不要上午給我打電話,你起得早不代表別人也那麽早起,我什麽時候 半夜給你打過電話,你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想想。我說咱們是不同年齡的人,身體條件、趣味都不一樣,根本沒活在同一時代,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其實對我而言, 意識到該放手也是和孩子無數次爭吵後才意識到的。我愛她,但我自認為的愛在她眼裏是控製。痛定思痛,終於覺醒: 她已經成年了,該讓她管理自己的生活了。

      其實父母與子女如何處理好關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我們希望我們不再養兒為了防老, 前提是我們必須有完善的養老機製。 如果說“老有所養” 還是把養老完全推給家庭,用孝約束子女為父母養老, 我們老了還是會麵對“久病無孝子”,讓子女嫌棄。 我們說放手, 如果結果成了“養兒啃老”, 我們也無法安心從容。 所以, 父母與子女關係的完善離不開我們本身觀念的改變,也離不開我們所處的社會養老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