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文章來源: a7a82021-10-12 21:53:13

隨著電影《長津湖》票房一路不斷走高,故事片大背景的長津湖戰役也再次成為網絡討論的一個熱點。出於好奇,俺也了解了一下長津湖戰役的一些情況。由於這幾天網上沒有找到比較好的電影的版本,索性把搜索時候看到的關於長津湖戰役中美兩國各自拍的紀錄片給看了。這也正應了所謂的“故事的兩麵”。不過確實是很有收獲。

長津湖交鋒的兩隻部隊,分別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第9兵團和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加上北極熊團。9兵團的20軍,26軍,27軍約6萬7千人(百度說15萬人)。這三隻部隊都是國內戰爭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主力,在當時的國內軍隊中堪稱王牌軍。而美方的國海軍陸戰一師和陸軍上北極熊團也都是常勝軍,而且剛剛經曆了二次大戰的洗禮,戰鬥經驗豐富,也堪稱是美軍的王牌勁旅。所以這場對決是名副其實的王牌對王牌。這大概也是能夠被電影的一大原因。

中方的主將是宋時輪,美方的主將是史密斯少將(阿德蒙德少將是司令官,但是臨陣對敵的的主將則是史密斯少將)。他們也都是戰爭經驗豐富的將領,非常會打仗。關於這兩位指揮官,最後會有點評,這裏暫且不提。

戰鬥的序盤是這樣的,中美的正規部隊曆史上從沒交手過。所以互相之間都是完全不了解的。戰鬥開始前,美國高層的指揮官,包括麥克阿瑟和阿德萊德,都認為中國軍隊不過是端著步槍的農民軍。而中國軍隊雖然知道美軍武器先進,是世界頭號厲害的軍隊,但是到底有多厲害卻一無所知。

美國將軍們對中國軍隊的看法停留在裝備水平上。事實上當時的誌願軍的武器裝備,很可能還比不上美國民兵組織,這個確實沒錯。但是除去武器以外,這隻部隊的軍事素養又可能是在所有軍隊裏最優秀的。而且經曆了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共一直就是拿著很破的武器裝備作戰,已經習慣並且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戰鬥方法以弱勝強。

而中方看美方,隻能在整編74師的基礎上努力去想象。農民可以想象地主家裏生活有多好,可是卻很難想象皇帝家裏過得是怎樣的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誌願軍無法想象出美軍的先進火力有多麽強大,空中力量有多麽有力,機械化後勤有多麽出色。

總之,兩邊就在一片瞎貓亂抓瞎耗子的過程中開始了戰鬥。

對於美軍來說,戰鬥爆發的相當突然。因為飛機偵察表明附近根本沒有中國軍隊的存在。這些中國人都是從哪冒出來的?OMG他們突然就從土裏鑽出來,在你的前後左右各個方向衝你開槍,啪啪啪,我們隻有啊阿啊。這是美國紀錄片裏幸存的老兵事後的回憶。這是他長津湖戰役以後一輩子的噩夢的唯一主題。每天天一黑,中國軍隊就悄悄的摸上來,突然衝鋒和射擊,扔手雷。而他們隻有盲目的拿著機關槍不停的掃射。中國軍人像僵屍一樣湧上來,掃倒一茬又上來一茬,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有多少人。身邊的戰友不斷的受傷死去。終於一顆手雷在身邊引爆了,自己也飛出去了,飛行過程中還看見地上有半條腿不知道是誰的。最後落地了發現那是自己的腿。。。

從中國誌願軍方麵來講,這是軍事戰術運用的非常成功的結果。首先誌願軍的主力部隊利用步行在夜裏行軍進入作戰地點,完成軍隊部署。這樣就讓隻有白天才能執行偵察任務的飛行員看不到中國軍隊的行進。所謂兵者動於九天隱於九地,這算是一個很好的詮釋。其次是誌願軍隻在夜裏出動襲擊,這樣讓美軍存在巨大優勢的坦克和大炮失去打擊目標,等於弭平了火力方麵的巨大差距,也失去了空中支援。當然,就算這樣還是美軍地麵火力更強。一旦打到拂曉,誌願軍就撤。而一撤就渺無蹤音,美軍根本找不到他們安營在什麽地方。這讓美軍相當頭疼,想拿飛機轟炸也找不到人。其實為了獲得這些優勢誌願軍付出了慘重代價。軍人不能安置營地,都是睡雪地裏。也不能生火做飯,都是吃冷的,渴了隻有吃雪。那年便趕上是百年不遇的大寒氣候,戶外氣溫零下30-40攝氏度。。。

誌願軍穩占了地利,把美軍分割包圍在新興裏,柳潭裏,和下碣隅裏。而且美軍隻有被動挨打的份,沒有反擊的餘地。這個勢態有點像一個蜘蛛,網羅住了一個外甲堅硬,體力強壯的大甲蟲。蜘蛛想盡辦複去纏繞,努力試圖去靠近,撕咬,注射毒液去毒死甲蟲。而甲蟲渾身是刺,無法接近,靠近了蹬一腿蜘蛛就得受傷。蜘蛛雖然得勢,而甲蟲毫無弱點,困獸猶鬥。

美軍雖然被地理位置分散開,進而被分割包圍,但是又並不是完全的孤立無援。現代化的立體戰爭中,落後的中國軍隊毫無製空權。所以美軍可以源源不斷的空運補給,彈藥,送出傷員,甚至還在突圍前送進來500生力軍。而這一年的冬天又是出奇的寒冷。美軍在軍營裏能生活,能喝咖啡,能吃到午餐肉罐頭。他們身上禦寒的衣服也夠。相比之下很多的誌願軍戰士沒有足夠的禦寒冬衣,地凍住了不能挖貓耳洞棲息之能露天睡覺,而且還斷糧幾天無法補充。史密斯將軍伸直自己占了天時的優勢,所以在陷入圍困以後並不驚慌和退縮,反而和誌願軍展開了相持。這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將領,難得的將星。

從戰爭的三個主要因素而言,中方占地利,美方占天時。而從人和方麵,中方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加上不要命;美方沉著冷靜穩紮穩打,善用自己的優勢。所以雙方可謂是平分秋色。於是乎一時間戰況膠著,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中方是利用地利也奈何不了美軍,而美軍則是利用天時靜待此消彼長。

所以這時候宋時輪終於改變了一開始一口通吃的想法,改為能敲下來多少就吃多少。於是乎就發生了新興裏之戰,誌願軍集中兵力團滅了陸軍北極熊團。這大概是戰役走勢的分水嶺。史密斯是一位戰爭經驗非常豐富,又極其具有軍事天才的將領。所以在戰役17天過程的相持階段裏他並沒有下令撤軍。他也是在考驗誌願軍的軍事能力和智慧。如果誌願軍隻知道使牛勁一直跟他耗,那麽他到最後很有可能取勝。因為麥克阿瑟通過空中封鎖讓誌願軍的補給極度困難。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誌願軍發狠開始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而且力量忽然增強,可能是投入了預備隊。而他,沒有預備隊。

最終斯密斯決定突圍撤離。而誌願軍當時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白天攔截這樣一隻機械化重裝部隊離開。況且天上還有強大的空中支援。在水關斯密斯化解了宋時輪出的最後一道難題,利用夜視設備放手住了第三次辛苦搭建的橋梁,整隻部隊沿著公路在坦克飛機大炮護佑下撤出長津湖,直奔元山港。一路上很多士兵極度沮喪,不斷的懷疑自己是否能活著離開長津湖,套出誌願軍的魔掌。他們稱這次撤退的路程為地獄之旅。

後世有人評論認為宋時輪最後追擊不利,沒有盡全力吃掉史密斯。比如水關橋,就該不惜一切代價去摧毀新橋。如果橋毀了,美軍不得不離開汽車,大炮,坦克,步行穿過誌願軍的包圍圈,那麽結果是很必然的。但是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了。宋時輪難道會比我們傻嗎?非不為也,是不能也,誌願軍那時候最強大的火力就是重機槍,哪裏有能力去遠程摧毀橋梁。

戰役艱苦卓絕,對雙方來說都是。結果平分秋色。誌願軍因為凍傷和火力不如,傷亡遠高於美軍。但是美軍也被迫放棄了戰略意圖,並且北極熊團被整建製殲滅。所以都覺得自己沒打好。而美軍從記者觀察和士兵自述,以及將領承認,都認可這是一場敗仗。不過敗得很體麵。而誌願軍從幸存老戰士講述,到領導層認知達到戰略意圖,到最後軍隊的士氣,都是一場勝仗。不過勝得很慘,自己損失巨大。

最後要點評的就是這場戰役的兩位核心人物,就是雙方的主將。宋時輪算是一位善戰的將領,富有經驗。早期的部署得當,所以奠定了最後的勝局。但是他未得全勝是因為遇到了一位堪稱天才的美國將軍史密斯。不得不說斯密斯非常難得。首先是不驕不躁。在全軍都認為誌願軍是農民軍不足為懼的時候,斯密斯從未掉以輕心。對於長津湖周邊的峽穀地貌絕不躁進去並深入,而且未思進先思退,把隊伍部署牢牢的安置於不敗之地。其次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堅守,你打你的,我答我的,看誰堅持到最後。而在最後形式明朗之際,能夠穩妥退兵,包括傷員,以及難民,居然都能安然的帶出來,這個人簡直可以說是一位大神。宋時輪既是幸運,也是不幸的遇到了這樣一位對手。要是指揮軍隊的是斯密斯的上司阿德萊德,估計現在海軍陸戰一師就永遠的不存在了。

宋時輪,算是一位將匠吧,老於用兵但是缺乏那麽一點天才。在預備隊的使用和形勢判斷分析,動態調整戰術方麵表現差強人意。試想,如果盡早解決北極熊團,以及柳潭裏的美軍,那麽很多的誌願軍就能減少在冰天雪地裏凍傷減員。本身對於軍團的戰鬥能力是有極大改觀的。有人歎息霍去病年輕得誌而李廣則運氣一直很差。事實上李廣難封,還是李廣的軍事素養沒達到那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