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落月失敗看印度的國民特性
文章來源: a7a82019-09-07 22:13:25

印度的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麵2.1公裏的高度由於失去聯絡,宣告了印度此次飛行器登月嚐試的失敗。這個探測器基本上因為無法執行最後的降落指令必定是墜毀了。而根據中國航天專家的分析,印度此次的登月嚐試,由於對於月球軟著陸技術的幾個關鍵環節均不掌握,所以本身就是極大的機會主義的冒險行動。97.81億盧比,撞落到月球表麵,連個響兒都沒傳回來。

此次要是僥幸成功了,印度就是緊隨中國腳步之後,實現月球探測器軟著陸的第二個亞洲國家。而且之前印度已經醫考NASA協助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號稱亞洲第一。不過這個探測器沒有著陸功能,也無法返航,應該說距離上雖遠,而航天器測控能力上並不突出。所以如果這次印度能夠實現落月,就可以大肆的宣揚成為亞洲航天最強國,彎道超車,登月追平中國,火星探測超越。

不過就算印度真的僥幸成功,其實大家心裏也明白,印度人的野心其實比他們的技術能力要強大很多。而中國航天人的腳印則非常的堅實。

再看看印度舉國上下的反應。首先是非常遺憾。畢竟沒有安全登月實現。但是從莫迪到印度的孩童,大家普遍的還是有些歡欣,認為自己盡力了,也取得了進展,隻是差最後那麽一點點而已。到這裏,基本上可以看出印度和中國兩國國民性的一些區別。同樣的挫敗要是發生在中國身上,中國人其實會以難過和失敗為基調,然後努力去總結失敗教訓,希望下次的成功。而印度人認為,我們不是失敗,我們是99%的成功,就差那1%而已。所以我們還是成功了,大家跳起來,還差還差!當然印度人下次也還是不一定有辦法把事情搞定。

印度人在這件事情上表現的幾個特點是非常的明顯。首先,印度人的野心大於行動能力。中國人在這方麵是謹慎的。而印度人在走路還搖搖晃晃的時候,卻想奔跑。但是除了在這種硬核技術方麵確實要吃虧,印度人的這個性格在其他方麵都大占便宜。包括在美國的IT中心矽穀,以及幾個副中心,西雅圖,奧斯丁,基本上印度人都已經充分占領,牢牢把握。

印度人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善於掩飾失敗。如果印度人事情做成功了,那就是成功。但是就算沒成功,也不叫失敗,叫部分的成功,按百分比算,大於50%,四舍五入還是很成功。完成不到一半才叫部分成功。這種理解可謂歎為觀止。上次FB烙印寫的Robot聊天的著名BUG,居然被烙印解釋為自己寫的AI已經智能的自己開始開發新語言來交流,太踏馬先進了。連小紮居然都相信了烙印的說法,把這個事件當作FB的大新聞。估計小紮那次算學了個教訓。印度人就是這樣,隻要臉皮足夠厚,沒有失敗這回事。

第三方麵,就是印度人的嘴厲害。上次巴鐵擊落印度飛機,俘虜了印度飛行員。最後的結果是很搞笑的。印度宣稱自己取得輝煌的對巴勝利,原因是巴基斯坦不敢不放我們的飛行員,借他個膽子都不敢!飛機都被擊落了,飛行員也被俘虜了,最後自己勝利了。中國人管這個叫輸人不輸嘴。烙印認為,隻要嘴沒輸那就是沒輸!

但是,不要小瞧,不要嘲笑這幫烙印啊,在美國,他們不要臉,能吹,有野心,拉幫結派搞人海戰術,對上連蒙帶糊弄,對下利用職權壓榨,現在已經把控了美國的IT產業。搞IT畢竟不是想登月那樣的硬核,老中在這幾方麵根本幹不過烙印。早就被烙印按在地皮上摩擦,現在連脾氣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