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袋的夏天
文章來源: 如斯2023-07-29 07:28:13

前些天,菲兒天地來我的博客聊天,聊到莎士比亞書店。

我道:哈哈,我們都跑去了。我還在店裏買了帆布袋,明信片,和一本書--為了蓋個章。媚俗的一塌糊塗。前些天看到城頭新聞講上海排隊購買LV帆布書袋,我就想到我幹的事。不過,小同大異嗬 ;-)

菲兒: 哈哈哈,我也看見了上海排隊購買LV帆布書袋的新聞,差一點想寫:)

炎熱的陽光像是帶了霧氣,遠處的景物變得模糊不清。

也是前些天,看到過《國家地理雜誌》將停止發行紙本雜誌的新聞。這一下子想起來我還有一隻它家的帆布書袋呢。

前些年我訂了兩份地理雜誌,一份孝敬公公大人,一份贈送中學同學上初中的女兒。長期的訂閱使我在某一年聖誕前夕收到雜誌社的禮物,兩份,都是環保購物袋。

一隻帆布袋,合適裝書,機繡了雜誌的特征;另一隻是用聚乙烯苫布做的雜物袋,tote bag,適合買菜。雜物袋子上印滿雜誌的不同封麵,色彩斑斕如同一隻非洲豹。在超市打工的年青學生收銀員們幾乎人見人讚,輕呼它,酷--!我都是應聲微笑笑,私下覺得它花裏胡哨。

帆布袋我上街用過幾次。忠誠的訂戶,收到袋子才知道自己被入了會。它顯得主人有著好品味,有小知識分子的格調。這個“好”字是賓大教授Paul Fussell加的,而非我抬升。教授懷著善意的惡毒把地理雜誌歸為中產階級中層的讀物。豬那廝要求我別用,他說像進山燒香的。進山燒香的媛可以讓人看到時尚,一個進山燒香的鄉下老太婆,樣子就不大好看了。

這便是照片裏帆布袋有折痕的緣故。我擺了一本雜誌特刊作為陪襯,是超市買菜時買的。訂閱《國家地理》一向由我開支票,雜誌社直接郵去大陸。我自己想讀需要另外花銀子買。現在都已成為宮女說玄宗了,從前超市有零賣,一本5塊錢,通常陳列在收銀櫃台旁邊,耐心等待排隊付賬的顧客上鉤。發專題特刊有些像郵局發行郵票小型張,這一本要$14.99。特刊比普通刊本尺寸略大一點點,並不比普通的厚,我是為學習《聖經》付學費,花錢買一個切入點。

同學漸失聯係,雜誌停止紙本,世間事,昨日之日不可留。倘若有一天文學城關上了城門,也是世間事。博文和評論都會像大太陽底下的水汽,蒸發的無影無蹤。大家也就散了。如今鬧成這樣,或許我該想一想散的那一天。自己留給別人的,是什麽樣的記憶。自己留給自己的,又是什麽樣的記憶。這後一點更要緊。

記憶。在盛夏的陽光底下,把它放進帆布袋,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