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外看中國是否偏差很大?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23-08-20 09:05:56


我們在美國議論國內的事情時,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畢竟離開故土幾十年了。大陸變化實在太大,有時像是不同的國家,似乎是霧裏看花。

大數據和廣泛的媒體告訴我們很多信息,隻有個人需要通過分析真假才能自己做出判斷。

為了彌補現場經驗的缺失,我比較喜歡引用國內朋友的留言,也包括這倆位近期回過國的美國和英國校友。各位讀者看他們所述是否靠譜?校友之間的調侃是經常的事。

同濟美國華裔醫生:“六月回去一次對大陸映像很有改觀。

“1。大陸老百姓忍耐力很強。在美生活久了人。似乎對很多事情不滿,失業率上升,汽油價格飆升,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等等。這些對於在美生活的人是很大的事,但對於大陸老百姓這些根本不是事。大學生畢業父母照樣可以養。還有很多打工的機會(雖然專業不對口)。很多家庭存款不少,囤了幾套房 本來就要給孩子買車買房的。

“2。一些大陸的年輕人思維活躍。粉紅多見網上。我見到的你是年輕人思維開闊,非常有活力。

“3。原來以為民眾都被洗腦和北韓差不多了。其實沒有。對美國的映像依然很好,他們接觸大陸的現實,反而對宣傳有抵觸。企事業單位學習強國 都是應付, 反正給時間給錢。相反,在美的人士如果隻看大陸宣傳,洗腦的程度比在大陸尤甚。

“4。不覺得有什麽可能從下往上的運動可以改變大陸。除非打仗”

同濟英國醫生:“大致同感。除了自媒體,還有有組織的機構,說成西方的“大外宣”,也不為過”

我回複同濟英國醫生:“你看到表麵現象啊,現在得出了宏大的結論,英美大外宣都說出來了。中植係爆雷、恒大破產、公務員降薪、停止通報年輕人的失業率,地方債務那麽高,外國投資淨FDI的90%沒了,這些不是我們自媒體或美國大外宣編造出來的吧。你是否是在協和的宴會上喝暈過去了,現在開始說胡話?[Chuckle][ThumbsUp]”

同濟英國醫生:“我並沒有指這些問題。這些比較有根有據的報道,不屬於大外宣(所謂大外宣,必須有誇大或編造的成分,而且不是被動傳播,而是主動編造、定點傳播)”

我的回答:“中國觀察者網, 人民日報海外資訊和鳳凰新聞都是大外宣,英國BBC和Guardian以及美國NYT, Washington Post和VOA屬於英美大外宣嗎?如果不是,請說出英美大外宣,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定義,不懂。美國VOA是聯邦政府資助的,存在你說的宣傳美國價值觀的性質。在郵管出現前,VOA是不允許在美國境內播報的,隻是對外的宣傳,也成為我們當年學美語的途徑。即使這樣VOA也是基於事實的新聞媒體,與宣傳部控製的大外宣完全是兩回事”。

從他們的留言中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忍耐度恐怕是全球最高的,所謂好死不如賴活。這也是在清零暴政時,我多次需要回答美國人關於中國人可以容忍暴政極限的問題。美國人早就揭竿而起了,伊朗人都不同。

這讓我想到帶學生讀《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一句話:“and accordingly all experience hath shewn,that mankind are more disposed to suffer, while evils are sufferable, than to right themselves by abolishing the forms to which they are accustomed. ”。我要求學生使用中文的四字成語形容此句話,很多中英文功底好的學生都能說出“逆來順受”的答案。

這句英文的意思是:“過去的一切經驗都說明,任何苦難,隻要尚能忍受,人類還是情願忍受,也不想為申冤而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形式”。

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突然話風一轉,號召民眾推翻專製統治:“當始終追求同一目標的一係列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的行為表明政府企圖把人民至於專製暴政之下時,人民就有權也有義務去推翻這樣的政府,並為其未來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

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以前中國官方公布的年輕人失業率是21%,北大公布的年輕人失業率是46%。他們見勢不妙,政府決定不公布了。注意這裏中國的特有標準是,每周隻工作一個小時都不算失業。外交部發言人破問及秦剛事件問煩了,索性取消了記者招待會二周。李強總理在德國開記者招待會,念完稿子,但是不允許記者提問就結束了。

最近博文經常登頂,而且是真實的閱讀,從來沒有什麽機器人點擊,現在中國將虛假的東西弄到了海外。

這讓我回想起一段有趣的對話,2010年我們在紐約開會時,這是阿肯森與他的NIH導師和杜克長期兒科主任Michael Frank的對話:

Michael: ”John, remember those years when we were on top of the world?)(“約翰,記得那些年我們曾經是領域裏的世界之巔?”)

阿肯森:“You are right, we were on top of the game!” (“你說對了,我們曾經在競爭裏的頂端”)

真是巔峰過後還不忘吹牛,或者自我安慰。Frank實驗室發現C4缺陷的Guinea Pig還有補體活性,從而預示補體除了經典途經外,還有其他途經,為Alternative pathway和Lectin pathway的發現鋪路。

同班同學返同濟時的照片,他不願意在鏡頭中,所以隻能分享部分。在校園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結交終身的朋友,甚至找到未來的伴侶。這是校園內的葡萄架,我的宿舍就在右手邊,側窗可以看走廊上川流的學生和教授,這是裘法祖、過晉源和江明性等著名教授走過的路。當時我還在校友會呼籲捐款重修這葡萄架,還捐過款,現在修得氣派,欣慰[強][Worship]。

現在問題來了,借助ChatGPT老師的幫助,似乎Medizinschule合成的Medical School不是一個規範的德文表述,如果這個判斷是真的,那麽以德文見長的同濟就出大醜了。希望能通知同濟校方更改,容納三個字應該還有空間,德語班同學是否買帳?

唯一的例外是ChatGPT是美國密蘇裏鄉裏人Sam Altman創辦的,ChatGPT: “I apologize for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my previous response. The word "Medizinschule" is not a standard term in German. While "Medizinschule" could potentially be interpreted as a compound word combining "Medizin" (medicine) and "Schule" (school), it is not commonly used to refer to a medical school in the German language.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term for medical school in German is typically "Medizinische Fakultät" or "Medizinische Hochschule."”

(ChatGPT翻譯:“我對我之前回答引起的混淆感到抱歉。"Medizinschule" 這個詞並不是德語中的標準術語。雖然 "Medizinschule" 可能被理解為將 "Medizin"(醫學)和 "Schule"(學校)組合而成的複合詞,但它不常用於指代德語中的醫學院。值得注意的是,在德語中,醫學院通常被稱為 "Medizinische Fakultät" 或者 "Medizinische Hochschule"”)

同濟在德國的資深醫生這樣回答:“這個牌子確實寫錯了,沒人這樣說的。可說Medizinische Universität。還有ChatGPT說的也都是對的”。

我覺得前麵擋人行的TJMC標誌應該移走,同濟教授解釋:“這個是臨時的,畢業季節用於留影的”。

統一回答問題:

朋友問:“教授,問個八卦哈。有消息說同濟前院長陳安民去世了?是真的嗎[Trick]”

我的回答:“據說同濟內部辟謠了,這個消息不真實,但是他確實自殺過兩次,現在他在河南接受調查。同濟前段時間爆出骨科利用國產器材以進口價格榨騙醫保數億資金的醜聞,數位當事人被抓,而陳安民當院長前正是骨科的”

朋友問:“[Trick][Trick][Trick]這麽曲折離奇!為什麽在河南調查?”

我的回答:“這裏就是中國特有的體製,在交出存有問題的高官去刑式審查之前,對黨政幹部先是通過黨內紀委的雙規審查,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地點秘密審查。雙規審查完後情節嚴重的官員會交由法院進行刑式訴訟。同濟院長去河南就屬於黨的審查階段”

西安的醫生朋友:“陳安民,1952年12月出生,湖北大冶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原黨委書記、原院長,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同濟醫院骨科研究所所長,同濟醫院管理谘詢中心主任。說他被留置,跳樓”

這些都是真假難辨。他和情人被抓已經傳了好幾個月了,我都是保持沉默,現在問的人太多,我才說。但是我以前說的這點是真的:“天朝富豪中的很多人的一隻腳在監獄裏”。

這位同濟美國醫生校友分析得靠譜:“調查被抓是真的,情人私生子也大概率是真的,金額估計接近這個數量級,唯一假的是已經去世。在他主政時期,同濟三個分院同時動工,以及教授們的別墅群,這些大項目背後就是利益”。

講個真實的故事,美國一流大學的講座教授親口告訴我:國內擁有全國性影響力的某機構招他回國去做院長,當院長權力很大,但是可能會放棄實驗室。孩子當時還在讀書,他有些猶豫,太太也不支持。擊垮他考慮接受院長職位的是他在第N輪回國麵試時所見,因為他應聘的消息走漏,利益集團甚至找到了他。這把他嚇壞了,他長期在海外,已經不熟悉那種環境。我對他說,你幸虧沒有接受院長職位,在美國工作安心,一份辛苦或才華掙一分錢,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