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新影後楊紫瓊為何沒有孩子?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23-03-15 08:22:06


這是楊紫瓊在1983年獲得馬來西亞小姐時的照片,她在香港成就職業人生,直到昨天成為美國奧斯卡新影後。她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亞裔女星,可喜可賀。

楊紫瓊現在已經過了60歲,所以她在昨天獲得奧斯卡影後的致辭中說:“女士們永遠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已經過了巔峰期”。這個說法一點不錯,不少科學家在80多歲回憶人生時,覺得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是50歲以後取得的,雖然30多歲是科學家創造的黃金期。

楊紫瓊獲得奧斯卡影後當然值得祝賀,但是我們似乎與奧斯卡越來越遠了。她主演的電影《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不說我們沒有看過,我甚至聽都沒聽說過,所以不知興奮從何而來。

新型媒體徹底打破了奧斯卡的格局,我們家的電視無人看,沒有買頻道電視都打不開。加上網上又沒有直播,我們索性就不看了,怪不得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隻有以前的幾分之一。

我以前即使周末在實驗室,也會趕回家看奧斯卡,特別是頒獎典禮前的Barbara Walters訪談。她問哭過多少像Harrison Ford或Tom Cruise這樣的超級巨星,他們都沒有成為奧斯卡影帝。

我們可以將奧斯卡的沉倫看成是美國軟實力的衰落,以前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孩子們都是看迪斯尼卡通片長大的。我們在瑞士同學家裏也看見他們已經成人的兒子們在小時候所看的《獅子王》等影視作品,幾乎與我們兒子一樣。現在美國選美都選出個幾百磅的女神,恐怕隻有極端自由派的耶魯人才會虛偽地去欣賞。

楊紫瓊獲得奧斯卡影後,感謝人群中包括她的Godchildren, 以及她的母親。我對不婚不育的態度是,可以尊重這樣的個人選擇,但是不值得鼓勵。如果媒體或個人不遺餘力地宣傳與鼓勵,那是很遺憾的事情,因為選擇性不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反人類的行為。

這讓我想起曾經寫的:“中國女星與美國好萊塢女星有個鮮明的不同。世界女星雖然婚姻不斷但是很多人都生孩子,從伊麗莎白·泰勒、Barbra Streisand到赫本再到Angelina Jolie都是驕傲的母親。中國這些女影星或歌星則都沒有孩子:鞏俐、範冰冰、劉嘉玲、鄧麗君、梅豔芳、楊紫瓊和現在的劉亦菲。迂腐的同濟英國醫生要我找統計學證據,我不知道怎麽定義好萊塢明星或中國女星,所以無從說起。

當然嘉寶和夢露也都沒有孩子,陳衝和章子怡成為了母親,她們在頂層女星裏屬於少數類別。這裏呈現出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值得大家討論。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中國文化對影視女星太殘酷了。

傳基因幾乎是王道,任何事業都應該因此妥協。最偉大的女性科學家居裏夫人都是倆女兒的驕傲母親,其中一位女兒和她丈夫還雙雙獲得了諾貝爾獎。耶魯老爸朋友說:“漂亮女星本該多生幾個才是對社會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是多拍2部電影”。西方人有了愛情結晶就把小生命生下來,無論是私生還是婚姻中生,中國則複雜得多。

中國女星普通沒有自信,各自都是千萬富人,早已衣食無憂,但是仍然非要嫁搖錢樹才能滿足。這些富豪的結婚條件都是息影當家庭主婦,讓女星葬送演藝人生很不公平,這也是男人的霸道。很多這樣的例子,林青霞息影嫁二婚富商生育後代。剛獲奧斯卡提名的楊紫瓊找到幾任富商包括現在的法拉利董事法國佬,她想生孩子但是已經晚了。鄧麗君則在富商定婚黃了後找法國小男人,本可活出自我,但是命不好死於哮喘”

朋友留言:“的確如此!美國現在的當紅女星也是小孩多多,沒有孩子也要領養。以懷孕為榮,還把懷孕大肚照登上雜誌。例如黛米摩兒,Angela Julia...中國女星萬萬不可!西方女星嫁富豪的不多,大多是圈內人,為愛而婚,雖然離婚率高,離了,還是找圈內熟悉的朋友,生孩演戲兩不誤!”

我們這些對亞裔女星的概括性觀點應該不適合楊紫瓊,她在漫長情感經曆裏還是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的,前不久還曾傳出她與法國丈夫或未婚夫尋求人工受孕幫助的消息。

楊紫瓊在成名後即嫁入香港富商潘廸生家族,她說自己的母親是老派風格,希望她的女兒能夠成家和當母親。這也是楊紫瓊的願望,她與潘廸生結婚後曾經息影幾年,在家裏擔任全職太太,希望能成為母親。她強調息影造娃完全是自己的決定,丈夫和他們家沒有給她壓力,這在香港是比較罕見的。原因可能是潘廸生在美國受的教育,還在瑞士做了18個月的鍾表學徒工,他多少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但是幾經努力後,楊紫瓊發現懷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理解沒有孩子對亞裔家庭意味著什麽,她不想讓潘廸生失望,便選擇了離婚,然後重新投入影視人生。潘廸生與數位妻子擁有幾位兒女,楊紫瓊即使婚姻和男朋友不斷,但是始終沒有自己的孩子,包括與美國心髒科醫生訂婚的那幾年。

當標致女郎開始談論超導的時候。中國標致女郎開始解釋超導,這視頻預示離中國一線影星談室溫超導不遠了,那時娛樂效果就會展現。新冠讓抗體和淋巴細胞家喻戶曉,大叔也可以將疫苗說的頭頭是道。

美國其實很少民眾對這些感興趣,我曾去參加MIT為大學招生的information session, 在聖市一個高級旅館裏,但是門衛不知道MIT是何物。MIT畢業生同事告訴我,有人問他MIT是不是Michig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在中國的情況是中科院上海分院知道MIT很牛,但是要測試學校在大眾中的知名度,MIT會比較難堪。如果你問武漢的小商品市場漢正街賣東西的太婆:“耶魯是什麽?”,她會說:“好像是美國的一個大學”,她甚至連MIT三個字母都不知道。

普林斯頓家長這樣留言:“純逗哈:當年的英語老師說她來美國進修時,班上有回答MIT, made in Taiwan ”

最近加州理工放榜,據說中國學生寥寥無幾。Caltech確實比較難,但是我們也有一位學生最近被錄取了,祝賀他。我都忘記報喜了,不是一位好的谘詢生意人。

最近看到Caltech校友錢學森的視頻,他親口吹自己超過了導師馮卡門,為十分不要臉的自我吹噓,看來他算出畝產萬斤是有原因的。張純如的書就對錢學森有過定位,離諾貝爾獎很遠,為馮卡門的幾位成功的弟子之一,但是遠遜於導師。他曾經是積極申請美國綠卡與公民的,因為思想左傾被美國盯上,將他逼回了中國。

常春藤等美國名校還沒有放榜,希望大家都能如願。今年至今雅美途教育谘詢的錄取情況是:Caltech,Rice, Emory 和Brandeis各一人,聖路易斯華大二人,還有Johns Hopkins 或UCL的研究生錄取。

現在分享另一則消息。這是發生在幾天前的事情,持續跟我做作業的美國名牌大學的醫預科學生,突然來了一句“媽去世了,暫停一個月”。我這人不會安慰人,除了震驚之外,隻能留下片語。這位母親是位美國海歸,懂生物醫學,幾年前她在與我的很少幾次詢問後,就毅然把她孩子交付給我。我與學生交流順暢,如今她孩子的優異程度是可以從美國一流大學提前畢業,可惜媽媽沒有等到孩子進入醫學院的那一天。翻開我與學生媽媽的聊天記錄,她在大半年前還在操心孩子的醫院實習,以及MCAT考試。她走的太早了,我想起就傷心。疾病屬於隱私,我不能問,隻願這位英年早逝的母親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