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國名牌大學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22-05-01 21:16:11


祝賀我們驕傲的同濟校友鄭興龍教授。他最近上了美國電視,向大眾介紹他的職業臨床病理檢驗在醫學實踐中的重要性。他是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病理係主任,為主管臨床和基礎的美國執業醫師。但願他不是在競選什麽公職,未來擔任堪薩斯州健康署長也說不定。他將行醫係統比做三個重要部分,基礎研究是根,臨床檢驗是樹幹,樹枝則是真接具體見病人的臨床醫生。他占了前麵二項,他因在華大與Evan Sadler一起發現ADAMTS13和後續的深入研究而聞名於世界學術界。

因為他的朋友圈是英文,所以我最好以英文祝賀:

Congratulations to our proud Tongji alumni Long Zheng who instantly becomes famous in public media. When I told John Atkinson: "Guess who gets famous in your home state of Kansas?". He looked at the photo and said: "Long Zheng is doing well! He looks good! Tell him if he would be tanned, he will be even better!"
 
These came from Dr. Zheng's note at the moment: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week celebrations at KUMC. In my interview, I compare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to the trunk of a tree. Just as the trunk of the tree is critical in transferring nutrients from the soil to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translate basic science (the roots) to clinical care (the tree branches). According to CDC report, more 70% of patient care decision is dictated by our laboratory results. Happy Lab Week!”
 
According to Long's summary, he is both a basic medical scientist and a laboratory specialist, so he is both the root and the trunk of the trees or medical profession. The only thing he missed is being the tree branches to be contacting with patients.

我看見新聞後告訴阿肯森:“看看誰在你們堪薩斯出名了?”,阿肯森以他慣有的專注看照片和讀完文字後說:“Long Zheng做的很棒,他看上去不錯。如果他多曬點太陽,將會更好!”。阿肯森這些反應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鄭興龍執掌自己母校的大係順利,更為親切的是鄭興龍是我們華大訓練出來的人才。

我最近的文章迎來很多留言,正的或反的都有,這完全可以理解。在一個科技群裏似乎激起了貶低常春藤或美國名校的熱情。加州人以UC為自豪可以理解,但是對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地理位置都欠佳的UC Riverside都有人美譽,我覺得還是應該說些公正的話。

談及喬布什退學也成功,其實他退學的文理學院Reed是蠻好的學校。他還留下來混了一段時間的課,在那裏學了書法,所以蘋果裏的字體很漂亮。他是敘利亞留學生與美國白人女子生的孩子,父親不要他導致喬布什成功後永遠不認生父。年輕母親讓喬布什被領養的條件是對方需要是大學畢業生,喬布什養父母是加州的純樸白人,卻沒有讀過大學。他們向喬布什生母保證,待他長大後一定送他讀大學,所以他生母同意了領養。父母真還送到他去私立大學讀書,喬布什不忍心花父母的昂貴學費就退學了。

怎麽說名牌大學的重要性呢?藤校、MIT、Wustl或芝大的平均學生強過UC的學生,還不止強一點。我們又要這樣判斷,伯克利或UIUC的前20%的學生應該不比很多藤校生差。但是排名在前70%的耶魯畢業生應該好過絕大部分的美國旗艦類州立大學的畢業生,如果有感興趣的社會學家可以開展研究去證實我上麵的推論。

名牌大學會對學生找到第一份工作幫助巨大,校友互助與網絡驚人。我是藤爸疼媽俱樂部的主席,我深知這些,雖然之後大家都是靠自己。每次看到Katherine Tai, Anthony Blinken, Jake Sullivan, John Bolton或John Kerry,我都覺得美國是哈佛與耶魯人在run。總統可以是傻瓜,但是美國精英層運轉著這個國家,他們是職業或專業人士,或deep state,總統會走,他們總在那裏。

在美國政壇甚至因為名校嫉妒產生過血案,涉及誰殺死的肯尼迪總統的問題,當然這純粹是猜測。這是公開的史料:Southwest Texas State Teachers College畢業生的副總統Lyndon Johnson,這個德州佬在東北角始終不入常春藤的流,對總統JFK的哈佛背景總有自悲,為了繼位在肯尼迪訪問Dallas時就把他給殺了。因為Johnson在肯尼迪遇刺事件中最獲利,可以迅速繼任美國總統。德州人幹事是很彪悍的,當然這隻是一方的曆史假說。

華人隻知道爬藤而不懂美國文化?可能恰恰相反。那些能夠成功申請入美國常春藤的學生,恰恰是最懂得美國精英文化的一群人,因為如果他們不懂很難申請成功。正如北大清華成功的比例高於其他高校,藤校也是。但是清華北大也有大量人很一般的人,以此類推哈佛耶魯也是。我們不能以自己孩子不是讀哈佛的料,或自己沒有讀中科大而出現全盤否定名校畢業生的態度。從我們走過來的人看,作為極其少數族群的華裔,我們後代的名校文憑對他們在美國的職業人生幫助很大。

很多人喜歡拿印度裔在美國CEO多而得出廣泛的結論,這是相當片麵的。東亞裔在美國名牌大學做教授的人數,應該遠超過印度裔,這個應該沒有懸念,在科學創新上的貢獻華裔也不錯,以後還會更強。

現分享我對2015年度聖路易斯華大醫學院新生的統計數據,這是美國最難進的醫學院之一。至於說到人才,華大醫學院也出Leana Wen (CNN等機構著名人物), Andy Chan (Genentech SVP)和Dean Li (Merck President)這些帥才。對印度裔的數據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也印證了我認為印度裔第二代較華裔第二代差的判斷。第二代在美國的背景相似,比較起來應該更公平些:

“在123位新入學的醫學生中,華裔占22位(隻有一位姓氏不肯定, 大陸拚音的陳姓氏的"Chen"就占了四位),韓裔3位,越裔1位,日裔1位,這樣非印度裔的亞裔占了21.9%。我在十幾年前看見過類似的名單,這個數字當時就是這樣了,顯示瓶頸或配額效應,更說明華裔家長逼孩子們學醫的熱情不減。這個名單的華裔醫學生中,男女比例令人難以置信地嚴重向華裔女生傾 斜,22名華裔有幸入讀的醫學生中,女生為16位,占了73%。這幾乎是在為華裔的男孩敲警鍾,競爭的劣勢已經非常明顯。

唯一出乎我意料的是,韓裔的數字如此之低,況且華大管醫學院招生的資深官員還是位韓裔。當然,這也不排除我把那些與漢語姓氏一樣的韓裔劃歸了華裔。美國的升學統計與英國不同,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等南亞洲國家裔的學生也包括在亞裔內,所以如果加上他們,華大醫學院的亞裔醫學生肯定會超過25%。

印度裔雖然在美國做醫生的多,但是那些多是從印度直接來的,他們屬於通過了美國醫生執照考試的外國醫學畢業生。從華大數字看,印度裔在美國頂尖醫學院的入學與華裔的差距還是巨大的,這與我們看到的高中的情況是相似的。印度裔在美國大學做教授的人數也沒有亞裔那麽成氣候,他們在IT行業的傑出表現在某種程度上,給 人們造成了很多他們在美國非常成功的錯覺”。

在近十年前,當中國還沒有全麵崛起時,就有人在文學城宣揚美國未來的競爭對手是印度而不是中國。我當時就反駁說不可能,現在證明被我言中。如今又有人吹捧印度裔美國人,他們第一代因為文化和政治同源等因素強過華裔第一代,這個或許正確,但是說這些話時也應該注意些範圍。

印度人在職場上得意也隻是在職業經理人的範疇,真正能夠開創出什麽的印度人並不多,而華裔即使在高科技也創立了Zoom,Youtube 或Yahoo這些品牌。印度人在需要開創性精神的科學研究領域,現在看來與華裔差很遠。以後差別會更大,中國出來的人現在科技上長勁巨大,印度的基礎教育比中國差太遠了。讚揚印度裔時不應該擴展到美國華裔第二代,至少在美國高中和大學,印度裔的表現與華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是我在近十年前寫的二篇文章,有些推測己經被證實。如果印度裔年輕人在美國有張鋒和David Liu這樣的生物醫學界風雲人物,歡迎告訴我們。老一代印度人,如果有李政道、楊振寧或吳健雄、丁肇中這樣的人物也歡迎列出。藝術家與建築師像貝律銘或林櫻那樣的,也盡管列出。在分子生物學的早期,有幾位歐洲和美國的印度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現在很少。在美國政壇受種族因素影響太重,副總統就是什麽種族都有的人,很難劃為印度人。

美國華裔根本不應該以印度裔為榜樣,因為目標太低,我們真正應該學習的是猶太民族。

美國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中國而是印度? (2013-07-20 22:07:46)-雅美之途

Rajat Gupta,Mckiney谘詢公司的前總裁,2012年被法庭以內部交易定罪並被判刑二年。

如果對此問題的肯定回答是來自政治學者之口或論述中,恐怕哈佛耶魯一半沒拿到終生教職的政治學教授會失業的。當然認為美國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印度而非中國的是一位人生閱曆豐富並且擁有傳奇色彩的網友,下麵這些也是他的論點:

1。漢字的劣勢使中國人隻會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這位網友看不出中華古老的哲學,文字和治國理念不僅曾經被鄰國(日本,朝鮮,越南及東南亞諸國)廣泛采用,甚至一些傳統還傳到了歐洲,連英國皇室也曾以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為榮。

2。華裔學生在藤校的表現欠佳,即使他看見華裔在耶魯以最高榮譽畢業,以及哈佛華裔學生以高出本身在哈佛的比例被選入Phi Beta Kappa榮譽學生組織的事實。

3。讀名校完全不重要,他還不惜舉出他堅信的奧巴馬總統曾經讀過社區學院的例證。他沒有想到,腦子對自由派媒體有免疫力的網友提醒他,奧巴馬總統的高中,兩所大學(Occidental和哥倫比亞)和哈佛法學院全是在精英型的私立學校度過的。甚至有人追蹤,奧巴馬從五年級開始就是私校學生。

奧巴馬在十歲左右才見到第一麵的父親曾為哈佛博士生,母親最終也取得了博士,而撫養他成人的白人外祖母則是一家銀行的VP,家境的富有使她們有能力把他送到夏威夷最好的私立高中去讀書。

大家以美國人的身份談論很多與華裔後代相關的事情,最近的討論又頻繁舉證印度或印度裔在美國的例子。

現在我舉出一些我所知道的部分有關印度或印度裔的例子。

1。印度新德裏曾經獲得過一次舉辦國際免疫學大會的機會,美國眾多世界級別的學者前往出席。結果一些人在會議的第二天就想買機票返美國,因為那些天低種姓的印度人罷工了。國際水準的印度賓館隨即麵臨空前挑戰,廁所不通使人難解生理之急,再加上由於水的質量不過關,致使在西方喝慣了幹淨水的會議出席者開始拉肚子,更不用說空調係統也不工作,那場景成為大家後來交談時的笑料。

去外麵景點參觀,汽車窗戶不能打開,因為要飯的手會伸進來。前段時間,學者在書中還生動描述,如果從印度最大城市孟買往外開二小時車程,你能見到比整個華夏還多的貧民窟。即使這樣,有些印度朋友前些年還說他們擔心印度會被中國趕超。

2。印度內部存在的種姓傳統可能是現在還在實施的最嚴重的種族歧視製度。放射科醫生看X光片時有時還需問主管醫生此病人的種姓,因為低種姓會使他們更容易患結核等與經濟條件相關的社區疾病。

網友列出的一些印度裔在美國的成功人士,很多人應該是高種姓的,可能他們的幾代人都受過英國體係的良好教育。我見過的一位來自Kashmir的印度人,他完全是高加索人長相,與白人沒有太大的區別。

3。印度實施的所謂民主使它喪失了很多政府應有的有效功能,什麽事情都是無效的爭執,最終變成了很小的事情都辦不成。印度以前比中國強,現在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的一些精英,包括印度裔的美國媒體名人,經常喜歡將印度與中國並列,有時確實讓我們有理由質疑他們更深層的政治目的。如果華裔後代在美國成功後,他們還是在談吐和行動上采取貶視中國的態度,或者以唱衰中國為已任,那才是我們在美華人教育後代的最大失敗,這其實與我一直鼓勵的後代首先應該努力成為真正的美國人一點都不矛盾。

4。從華尓街到美國科學界,都爆發過數起著名的印度裔涉嫌的作假甚至犯罪的案子。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印度裔癌症研究教授Anil Potti, 因大量偽造實驗數據而被解雇。他甚至不惜讓他的假成果在美國上臨床,那些參加臨床試驗的癌症病人真是太可憐了。Potti膽子還大到偽造履曆表的地步,他自己在印度上的醫學院,他居然敢在自己簡曆上加上自己曾是羅德氏學者(Rhodes Scholar)的榮譽,不知他是否還在簡曆上寫明他確實去過牛津。

5。印度人照顧同族,他們在IT領域內抱團是有名了的。中國人在國內的不團結與傾紮眾所周知,大家在美國可千萬不要這樣。我們本身人就這麽少,需要幫忙的地方會有很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美國和法國首都裏的華裔豐碑 (2013-07-18 21:52:45)-雅美之途

上世紀初當中國處處不如西方列強致使海內外的華裔一片壓抑的時候,中國知識界的名流們確實討論過我們祖先留下的漢字相對於拚音文字是否阻礙了我們的思維,漢學拚音化的步伐一直持續到解放後的五十年代。但是在今天中國全麵崛起,中國人已能夠發明"微信"等現代網絡通訊技術的時代,前幾天我在論壇裏又看到了一位見多識廣的網友重新著墨濃重地大談漢字的劣勢,並且把它的不足上升到導致他說的華人僅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的高度。

這些觀察家們僅看到印度裔平均在美國的收入比華裔在美國的多出一至二萬美元的人口普查數據,卻沒認識到如果他們有機會從印度最大城市孟買往外開二小時車程,他們可以見到的貧民窟比整個中國的還要多。我舉出來自香港的華裔學者Edison Liu(斯坦福博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住院醫師訓練)已在著名的傑克遜實驗室擔任總裁職位時,他們反擊說有一位華裔人士這樣就有十位印度裔這麽傑出。

我今晚開車時想到這些感概萬千,楊振寧在需要很強智力水準的理論物理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與李政道分享)後說,他的獲獎對中國人的最大貢獻是增加了中國人的信心,確認至少華人在智力上不是不如人的。我當然想到了兩位華裔貝聿銘和林瓔在美國和法國首都樹立的數座豐碑級別的建築作品,上世紀初當八國聯軍的鐵蹄毀了中國皇城的圓明園的時候,他們怎麽能想像得到幾十年後他們首都的標誌性建築會是華裔設計的? 我們就更不用說貝聿銘那座插在驕傲的法國人心中的有些顛覆性意味的金字塔了。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隻要看問題相對客觀的人都不能否認它的正麵轉變。在美國我們更目賭了,耶魯畢業的傑出華裔代表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出使他的祖輩因機會匱乏而離開的祖國,我們的這份自豪就像當年愛爾蘭後裔看見肯尼迪擔任美國駐英國全權大使一樣。列舉這些證據的目的是希望能增強我們後代的自信,雖然對那些想脫胎換骨不想做華人的人士的作用會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