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沒有分享今天的諾貝爾獎實在是太可惜了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20-10-07 09:10:31

今天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應用CRISPR/Cas編輯任何生命體的基因組的革命性技術,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從發明此技術到授予諾貝爾獎隻有8年的時間,為近年來罕見的速度。兩位得獎者都是60後,讓我們想到37歲得諾貝爾獎的David Baltimore。

我昨晚意思到今天的諾貝爾化學獎可能會授予CRISPR技術,便在群裏這樣問同濟牛人:“張鋒有沒有可能得諾貝爾化學獎?”,他說:“張峰會與諾獎擦肩而過”,我說:“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明天得”,他接著說:“我現在不幹猜測諾獎這活了。但我覺得化學獎可能回歸化學研究本身“。要弄清我這樣說的原因,可以去讀附在文章後的我在2017年寫的文章。

我們中國人隻是為MIT的傑出科學家張鋒可惜,可以說是非常可惜。在基因修飾方麵的後續貢獻,張鋒比這兩位科學家的貢獻都大,但是讓我想起年輕時聽的張行的《遲到》:”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帶來了我的煩惱,我的心中早已有個她,哦...他比你先到”。看來談女朋友也罷,做科學也是,先到始終是最為重要的。不過張鋒還十分年輕,上次來華大演講時看上去就是像我兒子般年輕的研究生。

這裏我們還是應該讚揚諾貝爾委員會把好的原創性的關,雖然我還是覺得今天的諾獎應該包括張鋒在內,況且還有一個名額。聖路易斯華大新科諾貝爾獎得主Charles Rice關於丙肝病毒的原創性貢獻比張鋒差遠了,他當時做出丙肝病毒培養的實驗時丙肝病毒已經被發現8年了,張鋒僅晚了那麽幾個月。 MIT那幫家夥的造勢也有點過了頭,Eric Lander那篇Cell回顧CRISPR曆程的評述不僅沒有幫張鋒的忙, 反而起來了壞的作用。他把張鋒在佛羅尼達旅館的快速跟進動作都寫出來了,張鋒贏得專利也對他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存在負麵影響,諾貝爾隻重對人類科學的原始貢獻。

今天的諾貝爾化學獎實際上授予的是細菌的免疫係統。在進化過程中,細菌為了自身的生存而產生了一套對入侵的外源有害微生物的酶溶解係統,去消化入侵的病毒DNA,而做出最原始貢獻的是來自世界聞名的微生物研究之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博士。法國人Charpentier在離開巴斯德研究所後來美國做博士後,她可以說是十分頑強,在美國5-6年裏換了至少4個博士後的職位,她在洛克菲勒的博後做了一年就離開了,然後在田納西和紐約打轉。雖然Charpentier為了生存也研究過皮膚細胞,但是她仍然頑強地回到自己的細菌遺傳學的本行。Charpentier離開美國後的職業生涯也不順,也是頻繁換位置,先是在維也納,然後去瑞典,最後在德國定了下來。正是在瑞典的Umea大學,她的組發現tracrRNA為細菌的免疫係統的一部分,能夠切割外源的DNA。

Charpentier單獨並沒有發明基因組編輯技術,她在會上遇見伯克利生化學家Doudna, 那次在美國屬地波多黎加咖啡館的會麵奠定了今天的諾貝爾獎。從此以後她們立刻合作,在試管裏組裝了我們現在熟悉的基因組編輯係統。然後才是華裔天才少年張鋒的跟進,其速度之猛把競爭者逼得哮不過氣來。

Jennifer Doudna長得全髪碧眼,從姓氏看是北歐後裔。她在伯克利帶著大量的中國學生或博後,她幾乎生長在亞裔的圈子裏,從七歲開始就隨父母去夏威夷長大,她那可憐的在密西根得英文PhD的爸爸隻能在夏威夷找到教授的位置。Doudna在加州著名的文理學院Pomona畢業後在哈佛得博士,Doudna應該吳瑞的學術孫子輩,因為她在哈佛的諾貝爾獎得主導師Jack Szostak是吳瑞的學生,Doudna又去Colorado在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Thomas Cech做博士後。Doudna整個教授的階段都是在耶魯爬的,從助理教授做到講座教授。因為先生要去伯克利當教授,這樣使耶魯失去了她這位諾貝爾獎得主。那些說耶魯科學不行的人,看看Doudna的例子就知道了,應該是證明RNA具有酶活性的耶魯諾貝爾獎得主Sidney Altman 把她吸引到耶魯的。Charpentier的聰明之處是找到了Doudna,一位精深的生化學家,又有用不完的Howard Hughes的錢,她們共同開發了CRISPR技術。

諾貝爾委員會引用的兩篇關鍵文獻:

更多信息可讀我的舊文:

張鋒成功贏得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之戰

雅美之途 (2017-02-15 18:35:47)

美國專利局在審理了伯克利加州大學挑戰張鋒和麻省理工的2014年的CRISPR專利後,在51頁的判決書中幾乎以一句話判伯克利的辯詞不夠充分,因為她們在細菌中的方法當時不能保證會在高等生物的細胞中成功,該審核花費了13個月的時間。雖然伯克利自己的專利申請還會繼續,也有可能上訴到更高的法庭,但是律師形容這次伯克利遭遇重擊。

張鋒參與創辦的公司Editas Medicine的股票今天爆漲了28.84%,從12:40PM開始攀升,大概伯克利失敗的消息是在中午出來的。這使我想起德國人科勒於1975年在英國劍橋米爾斯坦實驗室發明的雜交瘤技術,這對使抗體技術革命化的科學家主動放棄專利申請,獲得諾貝爾獎的他們聲稱隻是為了科學的進步。不過40年前的生物技術產業完全沒有成形,應該不能完全用美國人的貪婪來解釋。

從CRISPR的原創性講,張鋒的文章發表稍微晚了那麽一點點,大概6個月左右。諾貝爾獎肯定會給倆位女科學家,伯克利加大Jennifer Doudna(前耶魯教授)和德國馬普的法國裔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張鋒運氣好的話會是第三位。如果諾貝爾獎委員會強調CRISPR在醫學上的應用的話,更應該授予張鋒的貢獻,因為他首次將CRISPR技術應用到包括人類細胞在內的真核係統;如果按對CRISPR領域的綜合影響力,張鋒應該超過任何人。當然傳統上諾貝爾獎不喜歡嘉獎在商場上成功的科學家,今年著名的日本獎也把張鋒排除在外。還好這次CRISPR的諾貝爾獎沒有日本人參與競爭,不然日本在瑞典斯特哥爾摩的公關部門又會忙碌了,中國這麽有錢為什麽不能在對諾貝爾獎的公關上也學習日本去幫助華裔競爭者?

張鋒是華裔移民成功的傑出例子,1982年出生於中國大陸,河北人,11歲隨媽媽來美國Iowa的首府Des Moines,父親數年後才來美國團聚。他成功入選美國高中傑出的科學夏令營RSI,然後從哈佛本科畢業,在斯坦福讀完博士後重返波士頓。以前比我年長的教授形容年輕的助理教授時說:那小子很年輕,追我女兒的年齡。兩年前在華大見到還是助理教授的張鋒(現在己是講座教授)時,他的穿戴和行為真是我們兒子輩的模樣,美國確實是出英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