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談上海人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18-02-27 18:47:23

微信傳來一篇比較上海與北京的文章,很有意思,作者不詳。現在北京借皇城優勢,在科學與出國留學方麵大有壓倒上海的優勢,這篇文章則給出不同視角的觀點。美國的著名教授寫推薦信時,會避免使用橫向比較的文字,諸如“他是我培養的前三位最為優秀的”,因為自己弟子中傑出人士太多,怕引起誤會。比較不同區域的人更應該是我的忌諱,我有世界各地的朋友,雖然我每天必須麵對評判人和事。北京就是一個全國各地人組成的首都,我們還是談談更有文化特色的上海人。

對於此文,有一點我是特別地認同:上海人是頗似西方人的中國人,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最有西方的契約精神。我可以將這個結論擴展到上海和江浙人,那地方是中國最早開化的地方,香港都得益於解放初期大量上海資本和人才的湧入。對於我這湖北鄉裏人,當年出國時急需海外親屬,我媽說我們家是革命長征掉了隊海外留洋掉了船。但是我說上海人像西方人,是通過觀察我那江蘇出生的上海交大嶽父得來的,他永遠管好自己的事而不去麻煩別人,據說他很少向人借東西,除了自家人,他鮮少與鄰居或其他人來往。他也尊重你而給你空間,絕不管別人家的事,這就是潛在的西方社會的隱私,雖然他是一輩子的共產黨人。

我們於2006年在人生中第一次去上海,出國16年後,雖然我年輕時的夢想是去中科院上海分院。那次我們也去了杭州與蘇州,我那在杭州的千萬或億萬富豪的表弟還派車讓我們去看了紹興等周圍城鎮。當時太太這句話讓我相當難堪,她說:“我很自豪擁有這一帶人的血脈”,我心想她也太小瞧我們湖北佬了,嶽母還是部分的我們湖北人。

上海人的其他特性我就不多說了,所謂說你不像上海人是對你的讚賞,我恭維人時可以說:“你是擁有北方性格的上海人”。我在美國見到不少上海人,我們大大咧咧的性格與他們的精致形成鮮明的對照。剛來美國時,某些上海人可以為幾塊錢跑銀行,他們買排骨以全家每人吃幾根計算,有位甚至嫌美國米貴而買麵粉做糊湯麵食吃。我的上海朋友在看不慣其他上海人小氣的地方時也對我說:“這就是我們上海人讓人瞧不起的地方”。我想說上海人成不了大氣候,卻常用源於上海的貝律銘或李政道來反駁自己。不過用這句話形容上海人比較恰當:上海人似乎是更易在美國或西方發展與生活的中國人。

現在上海巨變,已經是外地移民的天下,上次在上海同學家已經得知:上海的學校多講普通話,都有人呼籲保護上海方言了。這文發出前,我問了太太:“如果條件相當,你回國願意去北京還是上海?”,她說:“那還是上海!”

這些來自微信轉文:

“一個新上海人的觀察中國城市文明程度: 香港好於上海,上海好於北京
北京和上海的區別


一直深深的認為沒有在上海生活過的人,是很難了解上海人的低調的。我大學在天津讀書,姐姐家就在北京,常來常往,對北京很熟悉。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去了陌生的南方城市上海,而不是非常熟悉的北京,這一點令身邊的親戚都大惑不解。

一轉眼在上海落戶生活了十來年,現在卻又因為工作原因來到北京。我可以這麽說:我越在北京住,碰到的事情越多,越證明我當年選擇去上海的決定是多麽的英明。   

我更喜歡上海的人文環境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去上海,而不是北京,是因為覺得自己和南方人更相處的來:大學的時候,我一直不太習慣很多北方同學稱兄道弟的沒有距離感的熱絡勁,好像很豪爽很親熱似的,好像不稱兄道弟不酒酣耳熱,你就看不起他一樣,其實稱兄道弟地喊著,心裏可是另外一本賬,我看得多了,我不認同這種虛偽的社交方式,也很不喜歡在那種鬧哄哄的氛圍下被裹挾的感覺。而且,北方人辦事情喜歡先拉關係,很多事情要在酒桌上談,這一點我也很不習慣。  

我反而高度認同上海人的相處方式:有分寸的距離感,盡量不去麻煩別人,也不輕易承諾別人,不欠人情債;有高度的契約意識,一旦答應的事情就會規規矩矩的做好;辦事情不必非要拉關係;談合作先小人後君子,嚴格按照合同來。

我喜歡這種高度透明的相處方式,在這種人際環境下,隱形的人際交往成本被降到了最低。
  
當然就具體個人來說,總有例外,但概括的總結,上海的人文環境更偏西方化一些,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比較適合我不喜歡拉幫結派,喜歡一切都擺在台麵上性格的人。
  
上海的市政行政和公共交通比北京領先10年以上。原來的北京在這方麵和上海的差距更大,但是08年奧運對北京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即便在上海生活的十多年,我也經常來北京,明顯感覺到08年前後北京飛速的發展,和上海差距的拉近。當然差距還是明顯滴~
  
1、上海政府行政效率非常高。我是在上海自己開過公司的人,跑各種機構的次數很多,不說政府官員,說的是底層的一線公務員,那辦事效率,那服務意識,那政務電子化水平,絕對令人印象深刻,絕對是服務型的政府。至於北京的各個衙門,我常聽公司人事和財務的抱怨,差距太大了。
  
2、公共交通。上海固然也堵,但和北京不可同日而語。我某次開車回上海,下班高峰期進市區,在外環上開100公裏時速,換了北京就不用說啥了吧。大家可以自己做個試驗,選擇下班時間打開Google地圖北京和上海,看看標紅的道路密度有多大差距。
  
3、市政。北京隻要一下暴雨就全城癱瘓,上海可是年年夏天有台風的城市啊,交通怎麽從不癱瘓?我在上海從來不買車,去哪裏都很方便,公交地鐵換乘,加上打車很方便。至於北京,幸虧我剛來北京就買車了,再晚3個月連搖號的資格都沒有,北京的出租車拒載問題是我買車的直接原因。
  
5、空氣汙染。我當年大學畢業南下上海的時候,正好趕上北京和天津沙塵暴天氣走的。到了上海,在一個同學那裏洗了澡,走在軍工路上,一陣強勁的江風吹過來。我條件反射的掀起衣服蓋住腦袋,然後才想起來這已經在上海了,不是華北了。我當時沐浴幹淨的江風就萬分感慨,我一定要留在上海。

看看現在PM2.5的對比,就不用說啥了。上次回上海,看新聞說初五淩晨放鞭炮,上海PM2.5達到了300了,嚴重汙染,呼籲市民注意。我就表示非常淡定,北京春節期間天天爆表呢。

   
上海生活更方便
  
1、上海遍地24小時便利店,北京滿大街找不到一個。最糟糕到冬天,附近一個京客隆晚上8.00就關門了,實在讓我詫異的不行了,上海的超市哪有晚上10.00前關門的?
  
2、上海水電費繳費可以用支付寶了,可北京電費用電卡,這一點讓我太費解了。誰知道家裏什麽時候電快用完了。我反正當年在我姐家裏就碰到突然停電,她手忙腳亂打手電滿屋子找電卡,然後下樓去充電的時候。
  
3、上海隻要一下雨,所有的地鐵出口,商場出口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無數賣雨傘的人,一把折疊傘10塊錢,十多年沒有漲過價,很厚道。以至於我從來沒有養成雨天帶傘的習慣,上海家裏屯了十幾把雨傘。
  
4、上海地鐵換乘相對比較方便,地鐵出口一般都在鬧市區(浦東有些不是),但北京地鐵很奇怪,很多出口很擰吧,我忘記了很多年前到中關村什麽地鐵出口出來,居然還翻了一道鐵柵欄,過了鐵路才是馬路。   

北京奇怪的酒吧文化   

我曾經慕名去了一趟三裏屯,一趟後海,我想不明白怎麽各個酒吧門口好幾米外都站著幾個東北壯漢拉客,實在太煞風景了。那場景讓我感覺到自己是塊砧板上的肉,酒吧門口的漢子們就是磨刀霍霍的屠夫。上海衡山路上的酒吧,門口永遠是非常幽靜的,進去以後才熱鬧。北京這種酒吧拉客行為讓我感覺非常的低俗。
  
還有很多方麵,都比較瑣碎,不一一舉例了。一句話總結:

上海的城市化文明程度比北京要高一個時代,差距是全方位的。我剛看見這篇短文,果斷的轉了。

因為實在是愛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座城市。~”